年秋,上海交大附近,一个87岁高龄的老人正徒步上班,突然,老人被侧面冲出一辆的自行车撞倒。老人一瞬间头破血流,闻讯赶来的交医院,并扣留了肇事者的自行车。交警医院探望老人,谁知道刚一进老人病房,乌压压的一片人。
原来这个被撞的老人,身份可不简单。来病房探病的人一波又一波,人就都没有断过,且都是衣冠整齐,打扮翘楚,有教授、学生、警官、医生、政客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对待老人十分恭敬。不久,老人被撞的事情竟然惊动了国家最高领导人。
这个老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89岁高龄的他能够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慰问?
相信在上学的时候一定都读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记录了在离开南京去北京上学的时候,父亲离别中送他到车站的感人情景。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饱含真挚的情感。朱自清也是抗日时期的反帝运动的积极革命分子。而我们开头那位被撞倒的老人,便是朱自清的亲弟弟,朱物华。
朱家自十九世纪开始,就是浙江绍兴的书香门第。到了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朱自清、朱物华同父亲朱鸿钧定居扬州城。清政府时期,父亲朱鸿钧一直在朝为官,对于家庭教育也十分严格。在书香门第的熏染下,年大哥朱自清率先考入北京大学。当时,中国各地都在进行革命斗争。
朱自清进行学业的同时,也一边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播撒先进思想的种子。弟弟朱物华同样展现出了名家风范,自幼聪颖识慧,学习成绩优异。朱物华考大学的时候,报考了南京师范学校和上海交大,结果因为成绩合格,同时被两所学校给录取。当时家中面临两难境地,因为家道中落,家庭生活十分拮据,所以父亲主张让朱物华进师范大学读书。
在那个时候,师范学校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可是朱物华自己很是热爱工科。一家陷入两难困境。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哥朱自清站出来说道:学费我包了,考上交大不容易,既然喜欢工科,就选择自己喜欢的去读。朱自清爱护弟弟,愿意自己赚钱更辛苦一点,也要弟弟报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
就这样,在朱自清的支持下,朱物华如愿以偿地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交大电机系。读师范或者读工科,这个看似好像选哪个都可以的决定,在朱物华的兴趣选择和朱自清的强烈支持下,成为朱物华今后人生的巨大转折点。因为朱物华的未来,关系着中国的科技发展,可以说对中国航海领域,影响深远。
朱物华背起行囊出发来到上海。在上海交通大学,朱物华学习认真刻苦。他太清楚这个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在生活中即便遇到生活上的困难,也是咬咬牙坚持挺过去。每逢冬天,朱物华为了省下钱来买学习用的课本和书籍,买不起厚被子,盖着一个单薄短小的毯子,常常冻得夜晚睡不着觉,只能拿着废旧报纸盖在身上。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朱物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从上海交大毕业,并且考取了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年8月,朱物华和冰心等人乘坐轮船,远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大学,朱物华选择了学界非常棘手的难题——水银整流器的电耗计算问题。朱物华潜心钻研,踏踏实实地进行实验,终于在毕业的时候攻破了这个学界难题。
他也因此顺利拿到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年的时候,哈佛大学招录了朱物华。朱物华在哈佛大学完成了论文《滤波器的瞬流》,这篇文章关系着当时电子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朱物华的论文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