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网
本报记者王海春王冰凝上海报道
车建新:转型升级成为重要课题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表示,当今中国步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移。
“如何推动商业转型升级,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正成为摆在我们商业与商业地产人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车建新表示。
年6月,车建新对外正式公布了其战略。其主要内容为,未来要在全国设立家实体店。
车建新当时在上海提出,红星美凯龙将以家为核心进行业务的跨界外延,并融合各方力量共建商业生命共同体。
而红星美凯龙不仅要做线下服务,还要结合线上的互动。年8月,红星美凯龙就与地产基金管理机构高和资本共同发起设立了一只资金规模约50亿元的地产基金。
“今年论坛的亮点既有线上线下的跨界融合,也有产业与商业界的融合。”车建新表示,通过行业精英的头脑风暴,将在如何融合上获得新的启发。
廖建文:电商下半场不是拼流量而是精准度
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认为,对一个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判断行业,如何去看未来。
如何看待未来的20年?
廖建文认为,虽然过去30年一直在讲互联网时代,但其实所处的还仅仅是以“消费互联网”为代表的上半场阶段,而IOT推动的“产业互联网”阶段还没有真正开始。
“过去我们的颗粒度以群体为单位,被称为细分市场。但从零售的角度来讲,你突然发现过去讲的‘人货场’的概念,颗粒度正在变得极其小,所有的消费都变成了此时此景。场会变得无处不在。”廖建文认为,场的概念的变化,使得零售应该把握正确的时间、地点、人和正确的产品。
过去电商和零售讲的是流量经济,而走到下半场的时候,精准逻辑将成为重要的指引。下半场和上半场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上半场是流量逻辑,下半场是精准逻辑;上半场是中心化逻辑,下半场是分布式逻辑。在未来的智能商业,不仅仅是零售行业面临变化,很多行业都在面临变化。
吴晓波:中国零售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看来,中国的零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是别的国家难以比拟的环境。
年中国一年的GDP是82万亿,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到40万亿,而年中国电商的规模,占到GDP约36%的比例。
“年中国移动支付5万亿美元,而美国只有亿美元,两者相差约50倍。”吴晓波认为,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支付和交易的巨大场景。
伴随电商的,是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京东有万个快递小哥,最近“饿了么”被阿里收购了,两者加在一起约有1万的快递小哥。“这些小哥天天骑着摩的,中国1%的人口解决了我们最后一公里的事。”吴晓波说。
另一个影响中国商业的,是2亿多中产阶层的崛起。消费人群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今天在中国做产品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不同需求层次的社会,人在不同的维度被分层。”吴晓波说。
毛大庆:共享办公市场未来规模将超亿
优客工场创办近3年,毛大庆线下开店的数量已经相当大。毛大庆介绍,目前优客工场进入了37个城市,开店数量达到个,储备项目近60个,这意味着平均一个月能开3家新店。
毛大庆表示,他看待共享办公的商业模式除了共享办公本身,还有科技和流量赋能以及在细分领域的探索。
毛大庆透露,从去年开始优客工场就开始了算法研究。
“当我们的企业会员数量达几万家以后,我们可以将入驻的、非入驻企业信息纳入这个平台,通过自动算法和流量池,把他们推送到他们需要去的地方。”毛大庆说。
毛大庆认为,共享办公未来的空间巨大。在优客工场进入的31个中国城市中,起码有16个城市的业务量在飞速增长。
优客工场预计,年中国将有万的办公人数会采用各种各样共享办公的模式。从行业复合增长率来看,年中国的共享办公规模远远不止亿的规模。
周鹏:当下的挑战是消费者个性化与企业追求规模之间的矛盾
当前商业发展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中粮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鹏认为,是规模与个性之间的错位。
“很多公司都在追求流量、规模和平台,我们做的平台首先要有流量。所以我们所有的东西,很多是围绕拼流量、拼规模展开的,因为不大就不能强。大家都带着这样的思维。但是今天我们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所有的东西都从原来的相对单一,变成比较复合了。”周鹏认为,这是当下商业时代的主要特征。
此特征带来的新趋势是,市场迎来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变革就是真正赋予了消费者主权。“过去我们一直说消费者是上帝。但只有移动互联时代和终端时代到来之后,消费者才真的变成了上帝。原来手上没有‘枪’,怎么掌握主权?”周鹏说。
消费者主权的到来,如何面对和构建新的商业生态,成为摆在商家面前的问题。
从竞争格局来看,商业的竞争格局不是来自于线上,而是来自于实体商业本身。
丁晖:宜家购物中心讲究的是节奏而不是速度
宜家旗下有三个集团:宜家购物中心、宜家家居、宜家资产。这三个集团都在宜家旗下、有分工。此外,宜家在上海、长沙也做了具有宜家特色的酒店、办公楼和办公空间。这部分所做的资本运作和财务投资公司层面的事情,是由宜家购物中心集团负责的。
宜家购物中心在中国有两个品牌:宜家家居和荟聚,一个致力于打造小家,一个致力于打造大家。
按宜家购物中心集团中国区总裁丁晖的说法,自己的小家由宜家家居打造,到外面的场所则由荟聚打造。
“荟聚中心的定位,就是面对大多数人的,由大多数人来决定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租户组合。”丁晖表示。宜家购物中心的发展计划主要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