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利时 >> 比利时优势 >> 正文 >> 正文

欧洲明知被收割,为何还要跟着美国走看看冯

来源:比利时 时间:2023/6/23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自从俄乌开战后,欧盟就开启了“自虐模式”。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也因此被外界讽刺为“美国最忠实的仆人”。

实际上,如果按照她家的人口分布和资产情况来判断,你甚至可以说,冯·德莱恩就是半个美国人。

年,作为德国基民盟党内核心成员参加竞选时的冯·德莱恩,特别爱打家庭牌,高调亮出7个孩子母亲的身份

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原本姓阿尔布雷希特,她老爹恩斯特·阿尔布雷希特是亲美的德国右翼基民党政客,曾当过14年的下萨克森州州长。

这个基民党是什么?

它是德国二战后,在美军的“指导下”,西德建立之初就诞生的政党之一,曾经和其他党派组成联合政府,后来被并入了基民盟(基民盟全称是“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它也是默克尔所在的党派)。

早前的冷战时代,德国基民党曾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执行者之,某种程度上,甚至算得上是美国利益的代言人。

很明显,冯·德莱恩的娘家人,就是二战后受了美国恩惠而起家的。

少女时的冯·德莱恩(这时候她叫乌尔苏拉·阿尔布雷希特)和父母兄弟在一起

而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夫家这边,很多人拿着的都是德国和美国的双重国籍。

作为已婚妇女,冯·德莱恩是她的夫姓。

大家都知道,德国人名字中的“von”(“冯”),往往意味着他与历史上的某个贵族世家有联系。

二战后,“冯”被认为带有专制色彩,也曾经一度被打上了落后、封建的标签。因此,很多不算特别“贵族”的“冯”们,都选择默默地舍弃了这个“彰显身份”的标识。

而那些名字里仍然坚持用“冯”的德国人,大多数家族都很有来头。

比如这个冯·德莱恩家族。

冯·德莱恩夫妇

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老公,叫做海克·冯·德莱恩(HeikovonderLeyen),出身于丝绸商人和贵族世家,是大名鼎鼎的哥廷根克雷菲尔德男爵的后代。

上世纪90年代,生物物理博士海克·冯·德莱恩应斯坦福大学的邀请,全家去了美国,这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丈夫和子女都呆在美国。

无论在美国或者德国,能把骑马用作休闲娱乐的,都不是一般人家

在美国,他们两口子生下的五女一男。这七个孩子都拿到了德、美的双重国籍。甚至很多媒体推断,冯·德莱恩先生,也有双重国籍。

“我将完全放弃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的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的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时,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时,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军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藉口或保留,请上帝帮我”——美利坚公民入籍宣誓词

试想,当冯·德莱恩的家人对着美国国旗说了这些话之后,她还会是一个纯粹的德国人吗?

接着,咱们再简单捋一捋冯·德莱恩的经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但缺乏工作经验的家庭妇女,接连生了7个孩子后,人到中年44岁之时才选择从政,并顺风顺水地一路开挂,做到了德国国防部长、和现在的欧盟委员会主席。

当国防部长时检阅军队

年,乌尔苏拉·阿尔布雷希特出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这段时间,她爸爸正好在欧共体任职(欧盟前身)。所以,她的童年是在欧共体总部布鲁塞尔度过的。

8岁的乌尔苏拉·阿尔布雷希(这是她结婚前娘家的姓氏)

13岁的时候,她才回到德国。

中学毕业后,乌尔苏拉·阿尔布雷希特曾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明斯特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

后来又跨专业考上了汉诺威医学院学习妇科,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正是在这里,她遇到了贵族和富商的后代,未来的老公,海克·冯·德莱恩。

年轻时的两人

拿到博士学位后,乌尔苏拉·阿尔布雷希特曾短暂地当过妇科医生。

工作没多久,乌尔苏拉·阿尔布雷希成了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并在婚后主动“回归家庭”了。

当全职主妇的12年间,她生下7个孩子,算是以身作则,积极响应了国家的生育号召(这要放在德三帝国时代,肯定是个重点表彰的对象)。

他们这七名子女都给培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今都是典型的西方精英人士

早在读博士的时候,冯·德莱恩就已经加入了德国基民盟,时不时地去参与一下基民盟的活动,在党内也混了个脸熟,积累了不少人脉。

但她作为职业政客出线,还要等到十几年后的年。

这年,44岁的冯·德莱恩成功当选萨克森州议员,同时还担任了该州的社会事务、妇女、家庭事务和卫生部部长。

年,基民盟赢得大选,安格拉·默克尔上台组阁,冯·德莱恩作为默克尔的左膀右臂,先后担任家庭事务和青年部长、劳工及社会事务部长(年)。

年基民盟竞选海报上的冯·德莱恩

年12月,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成为了德国历史上的首位女性国防部长。

21世纪的德军,是这样子的

后来很多人分析,之所以冯·德莱恩的仕途能够如此一路开挂,可能并不是她有多大本事,能力有多么的出众,而是当年的默克尔非常欣赏她的行事风格——低调,攻击性不强,还总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而且,冯·德莱恩家庭美满,是七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太多黑料可爆,不至于给执政团队带来什么丑闻,还能帮助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内阁形象。

另外,就是冯·德莱恩浓郁的美国背景了——跟老大搞好关系,这对任何一届联邦德国政府来说,都相当关键。

年,冯·德莱恩当选了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成为首位担任欧委会主席一职的女性。

令人奇怪的是,自上任以来,身为欧盟委员会的主席,似乎并没有太把欧洲的长远利益放在心上,而是忠心耿耿地跟着美国的指控棒打转。

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欧盟如果制裁俄罗斯,肯定会导致各成员国的能源价格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特别是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性极高,关系国运。

然而,在冯·德莱恩的呼吁下,“为了正义”和“播撒民主福报”,欧盟接连发起了九次对俄罗斯的制裁,各个成员国都被搞得鸡飞狗跳,民怨沸腾。

针对能源价格和通货膨胀,欧洲多国爆发了街头抗议——“最好的都给乌克兰了,只给我们剩了两件毛衣!”

即便如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欧盟各国,依旧得咬着牙继续跟进冯·德莱恩的政策——在当今欧洲的语境中,不愿加入制裁的,都将被归为“俄奸反动派”,遭到集体孤立。

与此同时,欧盟还跟美国签订了高价能源进口协议,更让原本已不堪重负的经济雪上加霜。

对于这届欧盟委员会的操作,欧洲民间早就积累了诸多不满,甚至有人直接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比喻成了“美国人的卧底”。

虽然这样的说法只是个玩笑话,但你细品品,如果连最高领导人都可能是美国的卧底,那么欧盟再发生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事,似乎也就通了。

毕竟,欧洲的政治精英群体,并不能代表所有欧洲人的利益。他们是美国全球政治体系的受益者。

因此,对于这些人而言,保卫美国利益就是在保障他们自己的利益。

哪怕代价是去献祭多数欧洲人民的利益。

就这样,欧洲的舆论环境,安全保障,金融运作,都被美国势力把控了,那些关键的政府组织结构,也都被美国渗透成了筛子。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欧洲上层已经背离了欧洲人民,成了美国的傀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