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巧克力、新西兰蜂蜜、阿根廷马黛茶……春节期间,上海南京路上的绿地进博集市热闹非凡,“进博同款新品首发礼包”“万国新春礼包”等多款年货礼盒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抢购。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需求越来越旺盛,国内进口食品市场呈现出较强的韧性。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还需要严把进口食品防疫关口,有序推动进口食品贸易健康发展。
进口食品市场迅速扩大
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市场迅速扩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介绍,年,我国进口猪牛羊禽肉及周边制品万吨。同样热销的还有进口水果,以车厘子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车厘子消费市场,如今中国市场的车厘子超80%来自智利。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是车厘子的消费旺期,元旦、春节期间消费反响尤其热烈。“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从过去的实现温饱逐渐转变为吃得营养、健康、有风味,进口食品必将融入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中国对世界食品贸易的贡献不断增加,进口粮食、肉类、乳品、植物油等食品已成为国内市场重要的供应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升级成为拉动进口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林江表示,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消费基础稳固带动进口消费增长。
利好政策陆续落地、跨境电商迅速崛起……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带动了进口食品消费增长。在不少城市,各类进口超市、国际特色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越来越多,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特色食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消费选择更多、更便利。“麦丽班奶油饼干是斯里兰卡的特色产品,饼干酥脆,麦香味浓郁,是一款休闲小食;俄罗斯的小鸟伏特加是适合中国口味的伏特加……”在“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商务部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商品电商直播活动”,依托上海、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市和国内知名电商平台,邀请上合组织秘书处负责人和有关国家驻华使节走进直播间,共同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优质产品对接中国市场。活动期间,共举办各类直播近场,累计带动上合组织国家商品销售近1亿元,参与观众超过万人次,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年货“购物车”。
此外,容易接受新事物、爱好“舶来品”的年轻群体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消费的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也使得进口食品消费迅速增长。
促进进口贸易便利化
扩大进口能引导消费回流,也能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优化供给结构,加快消费升级步伐。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全方位、多维度促进进口贸易健康发展。数据显示,自年设立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至今,我国共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个。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这意味着,我国消费者将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来自RCEP地区的特色优质消费产品,中间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也能帮助国内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推动产品创新升级,增强供给体系活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表示,RCEP生效后,日本出口至中国的商品,享受零关税待遇的比例从8%扩大至86%。
各地也在积极促进进口贸易的健康发展,纷纷将“扩大进口”写进年工作计划。
作为超大城市、流量城市、口岸城市,上海提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打造虹桥、外高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江苏提出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安徽提出拓展外贸市场,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扩大对RCEP成员国货物进出口,推进合肥、芜湖、安庆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广东将建设一批进口集散地,扩大工业中间品、大宗商品、高品质消费品进口规模,加快广州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广西提出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工作,加快建设南宁、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防城港、北海、钦州、柳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四川提出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开展“外贸进口年”行动,争创中国(四川)绿色贸易示范区和贸易新业态发展先行省,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再制造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西藏着眼于加快发展边贸物流产业,提出建设2个以上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构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网络,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区、边贸市场和边贸点建设,实施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实现边境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双增长;陕西将依托西安国际港站、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平台,集聚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研发组织、金融机构、功能总部,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扩大进口,在增加高品质消费品供给的同时,也与国内消费市场形成互补、相互促进。”林江认为,进口更多优质商品能够提高市场竞争水平,倒逼国内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加快产品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实现供给端的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市场供给结构,进一步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活力和潜力。
建立高效安全监管体系
推动进口食品贸易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的当下,把好安全关至关重要。
近期,黑龙江、陕西、山东、河北等地陆续开展进口食品风险排查专项行动。尤其针对风险较大、占比较高的冷链食品,各地更是多措并举,全力夯实进口冷链食品监管防线。
近日,山东对16市22家进口冷链食品企业进行停业整顿,其中大多是未使用“山东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管理系统”的企业。据了解,目前全国多地已经开发建设了全程信息化冷链追溯系统平台,实现了对进口冷链食品的全程追溯。黑龙江鸡西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已在“黑龙江冷链”注册家,所有终端销售环节实现赋码销售、一品一码、无码禁售,做到进口冷链食品全闭环管理。此外,河南有“豫冷链”,湖南有“湘冷链”,上海有“沪冷链”,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也已于年12月1日上线运行。
与此同时,各地的集中监管仓也在加速推进建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月14日发布消息,截至年2月8日,全国28个省份已建成个集中监管仓。广东深圳自年8月1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对深圳各港口码头提柜离港并在深圳储存、销售、加工的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实施核酸抽样全检测、冻品外包装全消杀、进口冻品全追溯“三全”管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首家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锡林浩特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近日投入使用,凡进入规定辖区内储存、加工、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应首先运抵集中监管仓,全面实施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确保每批货品应检尽检、应消尽消,合格赋码后方可出仓放行。据了解,在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实践中,集中监管仓对于快速排查检出阳性事件、切断潜在疫情传播渠道、提升问题冻品应急处置效率、节约处置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魏浩教授表示,进口冷链监管不仅涉及面广而且非常复杂,国家有关部门在进口冷链环节疫情防控上采取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举措,建议未来在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利用数字技术完善进口管理追溯体系,确保精准防控不留死角;二是进一步完善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制度,包括入集中监管仓前的信息核查、溯源等;三是进一步加强高风险工作人员的管理,对物流工人、装卸工人、进口冷链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要求,确保人和物安全。
(顾雨霏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网cnfoodnet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