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利时 >> 比利时资源 >> 正文 >> 正文

19161917代价高昂的战役,无法控

来源:比利时 时间:2023/2/15

你不可能想象那种恐怖,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真的无法想。

——年7月2日,一名德国陆军士兵的日记

整个年战局似乎都对同盟国有利,但是德国的总参谋也意识到,战局的有利只是一时性的。他们需要快速打破西线战场的僵持,让德国获得优势从而赢得战争。而当时的西线已经遍布战壕与堡垒,能够进行大规模突破的地方是不存在的。

双方在西线部署的兵力都极为密集,如果想要打破僵局,那么只能用一场决战来消耗掉对手全部的有生力量,从而达到胜利的目的。于是臭名昭著的法金汉计划诞生了。

法金汉计划,凡尔登战役

法金汉计划是对巴黎以东公里一代的大片碉堡要塞群的中心凡尔登发动大规模进攻,此处乃是法国人不得不防之地。普鲁士希望借此来吸引并消耗掉法国在西线的全部兵力。

如果德国在凡尔登给法国人毁灭一击,那意味着西线的全面胜利。从年2月到7月,德军把凡尔登围得如同铁桶一般。之后发生的激战一直持续到12月,对法国人来说,凡尔登保卫战成为了法兰西不屈的象征。

不过,此战过后双方损失均十分巨大,共伤亡70万人以上,其中法方伤亡38万人,德方伤亡34万人,可即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德国人仍然没能取得突破。

对法国人来说,他们的国家得到了保全。对德国人来说,法金汉计划彻底落空,而且付出的一切都归于徒劳。

到了7月中旬(当时凡尔登战役仍然在进行,不过已经陷入僵局),最大的杀戮场已经转到了索姆河。

毫无意义的索姆河战役

在索姆河,英国和英联邦自治领的军队成为了协约国的主力。索姆河战役在英国人的记忆里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

凡尔登战役是法国人为了保家卫国而进行的,而在索姆河作战的英军和英联邦自治领的军队,却不是在抗击敌人对自己祖国的进攻。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在为何而战斗。这和后世在越南作战的美国大兵的心态几乎一模一样。

进攻计划的主要制定者是英军总指挥道格拉斯·黑格将军。然而随着战役的进行,实际情况已经远远偏离了最初的计划。

最初英方的设想是由法方主导索姆河战役,从而实际战局的决定性突破。但后来,因为德国在凡尔登的巨大的压力导致法方已经无法抽出多余的人力来新开战场,所以战役就变成了由英方主导,作战目的也变成了减轻凡尔登法国守军的压力。

英军和法军希望把德军拖到师老兵疲,大大削弱他的力量,然而必须等待时机成熟协约国才能做出制胜一击。

对大多数即将投入索姆河战役的士兵来说,无论长官如何高喊爱国口号,如何给他们加油打气,战略目标都比不上活着重要。

可进攻的第一天就有几万人横尸沙场。对英国人来说,索姆河战役象征着毫无意义的巨大生命损失。

年7月1日仅仅一天,英国和英联邦自治领的军队就损失了57,人——这是整个英军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天,事实很快表明,英军参谋部想借此战役带来重大突破的计划完全属于幻想,而且是代价极为沉重的幻想。

到了11月底,索姆河战役在雨雪和泥泞中渐渐平息下来时,英国和英联邦自制领的军队作为进攻一方,仅在30公里长的战线上获得了10公里的一片狭长土地。而为了这点成果,协约国的损失人数达到了万人以上。

德军的伤亡也达到了,人。索姆河战役的损失是十分恐怖惊人的,而所获得的却是微不足道的,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部战线上最糟糕的战役之一。

勃鲁西洛夫攻势

年6月4日,沙皇俄国发动了一场巨型攻势,以指挥官阿里克谢·勃鲁西洛夫命名。这是一次大胆的出击,俄国人的目标是在南线上夺取普利佩特沼泽地和罗马尼亚之间属于奥匈帝国的阵地。

战役的指挥官勃鲁西洛夫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但胜利的背后一方面是他仔细谋划准备的功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奥军的无能和士气低落。

在战争打响两天后,奥军就阵脚大乱。奥匈帝国原本已经派了部队前来增援,但是因为敌人在意大利北部发动了攻势,又急急忙忙的把部队增调了回去,德国的预备队也投入了战斗以防战线全面崩溃。

但是到9月底,同盟国已经在长长的战线上被向后推了90公里,奥匈帝国已损失了75万人,其中38万人被俘。德国的损失也十分惨重,约伤亡25万人。

俄国在勃鲁西洛夫攻势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役的头10天俄方的伤亡就直逼50万人,整个战役俄军伤亡超过万人。

勃鲁西洛夫攻势的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把罗马尼亚拉到了协约国一边。罗马尼亚于8月27日宣布参战。罗马尼亚人认为,同盟国颓势已现,必败无疑,希望趁机从奥匈帝国那里捡个大便宜。

可惜他们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同盟国派出了一支由德国人指挥的军队,收复了所有落入罗马尼亚手中的失地。

直到年初,同盟国已经占领了布加勒斯特和罗马尼亚的大部分领土,其中包括所有的战略要地和油田。

疯狂的赌博——无限制潜艇战

然而对于同盟国来说,东部战线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补偿他们在西线企图突破的失败。年8月,法金汉作为凡尔登战役的总设计师被免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虽然当时凡尔登战役仍在进行,不过德国人已经意识到战役目的是不可能达成的了)。

替代他的是兴登堡元帅,他是一位十分受人拥护的将领,兴登堡的得力助手鲁登道夫将军被任命为军需总监,他们很快在德军的新领导层中成为实权人物。

不过新登堡和鲁登道夫虽然精明能干,而且都是十分出色的战术指挥官,但他们完全不具备战略头脑。

为了获得胜利,他们不顾政府的反对,强行通过了企图靠潜艇攻击协约国航运来结束战争的战略。虽然当时协约国的海上封锁不断缩紧,德国海军当时仍然有足够的实力确保近海安全,但突破封锁则是不可能的。

英国和德国尽管在战前都花费巨资建造了庞大的海军舰队,在大战期间唯一的一次大型海战年5月31日的日德兰海战中,却没有产生任何决定性的成果。

德国海军击沉了14艘英国舰艇,自己损失了11艘。德国伤亡虽然比敌方小,但是由于德国海军舰队总体规模比英国小。

因此,德国海军遭受的损失对其作战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使他在大战的剩余时间内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但防卫德国的海岸线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英国舰队虽然仍能够继续维持对德封锁,但也无法借助海上优势来支援陆上。

德国越来越倾向于扩大潜艇的用途,德国人使用潜艇的目的不是要打破封锁,而是以此来扭转战局走势。

德国海军领导层估计,潜艇每个月能击沉60万吨的商船。按照这个效率,5个月内英国就会垮掉。但是如果潜艇战不能成功,美国人一定会参战,德国则必将战败。这也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心知肚明的。

鉴于西线的僵持难以打破,德军参谋部决定在海上赌一把。

年2月1日,德国开始了无限制潜艇战,对航行在英国水域的协约国和中立国商船不发警告便给予击沉,这一决定铸成了大错。

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及当时的美国参众两院都奉行孤立主义,当时欧洲大陆的战局其实已经很明朗了,无论是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尤其是在最重要的西线。

对于美国来说,只要她一直保持中立到战争以和谈的方式结束,美国就可以仗着她强大的工业产能和欧洲战后重建的需求来彻底取代英国在经济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还不用流一滴血,花一分钱。

因此,美国不肯在欧洲这场巨大的冲突中选边站。不过德国发动潜艇战的决定使这个政策戛然而止,无限制潜艇战的两天后威尔逊就宣布美国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

因为在潜艇战中,大量的美国商船被击沉,而当时美国对协约国的出口额几乎占到了他总出口总量的1/2,无限制潜艇战等于直接要了美国人的命。也正因如此,美国于年4月6日对德宣战,德方则进一步提高了每月要击沉的船舶吨位指标。

德国海军最初认为英国面对大规模的潜艇只会被动的挨打(当时没有任何可靠的反潜手段)。不过他们过于乐观了,德国击沉的商船吨位数只在年的4月和6月达到了指标。事实证明,潜艇战不成功。更糟糕的是,德国为自己树立了美国这个强敌。

西线的死局——

年西线的第一场进攻战于4月9日在阿拉斯打响。当日倾盆大雨,雪霜交加,战斗双方除了遭受了巨大人员损失之外,没有在领土有任何斩获。

协约国军队损失了15万人,德军损失了10万人,阿拉斯之战本身是想削弱德国的防御力量,以配合法军的进攻。

当时的法军主要进攻目标是安纳河谷边的一道山岭,指挥这次战役的是霞飞将军和总参谋长尼维尔将军。不过因为德方事先获知法军即将发动攻势的情报,布下了坚固的防御阵地,使得法军的这次进攻遭遇到了惨败。

战斗于4月16日开始,5天后法军即损失13万人,然而仍未突破德军的防线,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放弃,4月29日尼维尔被解职。

不过尼维尔失败并未吓坏他的继任者。黑格陆军元帅认为攻势的失败只不过是法军斗志软弱所导致的。

他仍然坚信可以通过一场大规模攻势来实行决定性突破,他的目标是比利时的海岸,希望摧毁那里的德军潜艇基地。

然而他的目标远远没有实现,法国的军队在到达战场前就遭遇了德国人的阻击,不过双方的损失仍然极大,其惨烈程度不亚于索姆河战役。

新的征兆

年西线上最后一次攻势发生在11月,在阿拉斯东南部的康布雷。此次攻势由协约国发动。

在一开始时,协约国将15公里长的战线向前推进了7公里,但是很快得而复失,英方损失了4.5万人,德方损失了4.1万人。因为协约国的预备部队没有及时到达,所以没有足够的兵力来继续战役。

不过此次战役显示了一丝未来战争的走向,经过仔细的空中侦查后,参谋部在战役结束后发现——多辆英军坦克首次以密集队形发动进攻,步兵和炮兵紧随其后,康布雷比较干燥坚实的土地上,这是一种全新的进攻战术(虽然坦克在索姆河战役中已经有所应用,但这种集群式坦克进攻尚属首次)。

不过在当时,猛烈的炮火还是能有效制约坦克集群的,且英国人也没有在这场小规模战役中获得任何战果,不过这种战术的应用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整个国家行动起来”:一战期间美国战争动员的历史考察》

《从遗忘的战争到重要的战争——俄罗斯重新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英军爱尔兰志愿兵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