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利时 >> 比利时发展 >> 正文 >> 正文

自主品牌车企出海记人民资讯

来源:比利时 时间:2025/3/20

本报记者夏治斌张家振上海报道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当下的“一带一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正成为出征海外的深度参与者。

对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而言,对外贸易的开端可追溯到年,当时3辆解放牌大卡车驶出国门,开启了中国车企海外“出征”之旅。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方面逐步发展成熟,正积极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SH)、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汽集团”,.SH)、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HK)和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集团”)等传统车企,已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不可或缺的“中国力量”。

对于进军海外市场的初衷,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初衷一直都是‘让世界充满吉利’,并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出行体验。”

自主品牌车企如何把握住海外市场蕴藏的巨大机遇?上汽欧洲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产品、服务和品牌力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对于车企海外经营来说,最关键也最具挑战的是文化的融合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这是所有中国自主品牌做好海外经营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自主品牌扬帆“出海”

时间回拨到年7月。第一辆解放CA10汽车驶出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结束了不能自主生产汽车的历史。年10月,在第二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约旦海外贸易董事长比塔订购了3辆解放CA10,中国车企由此吹响了扬帆“出海”、进军海外市场的号角。

从年到年,在走出国门60余年的过程中,自主品牌车企通过不断努力和转型,交出了亮眼的海外市场成绩单,对全球汽车行业的贡献也与日俱增。

以上汽集团为例,年公司实现海外销量39万辆,同比增长11.3%;在全球疫情影响之下实现逆势增长,超过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并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实现海外销量26.5万辆,同比增长.8%,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而作为上汽集团“出海”的代表品牌之一,上汽大通MAXUS今年1~6月海外累计销量达辆,同比增长%,产品热销欧洲、南美和澳洲等地区市场。

上汽大通MAXUS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全球业务遍布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1万辆,且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挪威和智利等发达市场销量的占比超过80%。

海外成绩“飘红”的并非只有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团海外累计出口11.87万辆,同比增长.4%,出口量超去年全年;吉利汽车累计出口为5.34万辆,同比增长%;江汽集团累计销售3.4万辆,同比增长.8%。

对于在海外市场取得的亮眼成绩,吉利汽车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吉利作为汽车品牌国际化领域里的‘后来居上者’,在出口方面也遇到很多挑战。需要尊重消费者以及各个市场的规则,产品要做到因地制宜,符合当地市场环境和需求;营销也要尊重当地法规,包容文化多样性。”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由以国内为主,转向‘深耕国内与拓展海外并重’的发展战略。”面对巨大的海外市场空间,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规划,今年公司海外销量将达到55万辆,逐步形成中东、澳新、东盟、印度和欧洲五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年海外年销量将冲刺万辆大关。”

吉利汽车上述负责人亦表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时期,公司将继续深耕国内市场,不断提高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继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大在东南亚各国投资力度。”

协同效应愈加显现

此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曾一度被贴上“低廉低价”的标签,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如今,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走出去”早已不再局限于产品出口,而是已逐步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

“吉利‘出海’已经从简单的产品贸易,走向“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的全产业链输出。”吉利汽车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年6月吉利控股收购宝腾汽车以来,宝腾汽车的研发能力、产品品质、体系能力和经销商水平不断提升,更多协同效应正在显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腾汽车总销量为辆,市占率达到23.5%,创下历史新高。

除此之外,在吉利汽车的海外发展历程中,在白罗斯建立工厂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年,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吉利汽车在白罗斯建立合资工厂。自第一辆乘用车下线到年6月,该工厂共生产6万多辆吉利品牌轿车,其中近2.2万辆出口俄罗斯市场,3.8万多辆在白罗斯销售。

“合资工厂的建立不仅为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添砖加瓦,也帮助白罗斯实现了‘汽车梦’。”吉利汽车上述负责人表示。

作为国内率先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走出去”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已建立了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和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这为其快速拓展海外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海外打造了伦敦、硅谷和特拉维夫3大研发创新中心,以及泰国、印尼、印度和巴基斯坦4个生产基地及KD工厂,“产品和服务已进入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3个‘五万辆级’和6个‘万辆级’海外重点区域市场”。

以MG品牌为例,得益于本地化的服务体系和品牌营销,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上汽MG品牌海外销量达到13.6万辆,同比增长%,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销量占比近五成。

“目前,MG品牌在澳新、中东、埃及和智利成功跻身当地乘用车市场第一阵营(TOP10),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又一面‘旗帜’。”上汽集团负责人表示。

逐梦电动化“增长极”

当下“新四化”的行业浪潮席卷全球,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电气化时代的快速到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据了全球销量的绝大部分。在国内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取得亮眼成绩的同时,蔚来汽车和爱驰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逐渐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

据记者了解,在“十三五”期间,上汽集团在自主研发方面大手笔投入近亿元,形成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创新技术优势,并积极向海外溢出,打造出差异化竞争力。

年上半年,自主品牌MG和上汽大通MAXUS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发达国家销售超过1.2万辆,在英国、意大利、挪威、荷兰、丹麦和冰岛等国细分市场位居前列。

“意大利作为欧洲的主流市场之一,以及欧洲的传统汽车生产基地,是各大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上汽大通MAXUS选择进入该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汽大通MAXUS方面表示,意大利市场的传统燃油车保有量大,但暂未有投入巨资研发电动汽车的品牌出现,电动车市场的空白亟待填补。而这对于上汽大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绝佳的机会。

除国内传统车企外,造车新势力也陆续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爱驰汽车便是其中之一。据了解,爱驰汽车已在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丹麦和以色列等地销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爱驰汽车累计出口量为辆。

对于在海外市场取得的成绩,爱驰汽车相关负责人曾告诉记者:“从产品定位来看,当下欧洲市场的潜力更大,且消费者重产品、轻品牌。在品质方面,公司在自建工厂和自主研发产品之初就兼顾中欧两个法规的要求。而在本土化方面,公司欧洲的团队除了少数成员之外基本上都是本土职员。”

蔚来汽车也发布了进军海外市场的战略。今年5月初,蔚来汽车发布挪威战略,并表示将在今年9月份开始交付全新ES8,ET7也将于明年正式进入挪威市场。

为进入挪威市场,蔚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7月7日,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首批蔚来换电站和超充桩已经启运挪威。“蔚来将在挪威构建完善的加电体系。今年,蔚来欧洲版充电地图和首批4座第二代换电站将投入运营。年,蔚来还将在挪威五座城市建设换电站。”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