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与大卫·李嘉图一样,卡尔·马克思也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不过德国的工业革命比英国起步较晚。
马克思出生于年,在一个名叫特里尔的农业城镇长大,很久之后这个地方才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在马克思的童年时代,那里没有任何工业,而且直到年才通上铁路。直到18世纪末,这座城市都是以“秩序社会”的形式运行。权利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基于出身或宗教信仰组成的群体,这一点甚至写进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宪章当中。在这种制度下,天主教牧师和小贵族们可以从农民那里肆意敛财。
这与马克思在其共产主义哲学中反复提到的公平或公正相去甚远。一般认为,马克思是特里尔犹太人的后裔。马克思的犹太祖先必须向他们的领主缴纳特别的税金,才能享有在其领地内居住的特权,而且他们的职业通常限于商业和金融领域。关于犹太人可以居住的地方,甚至他们与基督教徒的社会关系方面,常常会有特别的限制。
这种社会秩序在法国大革命后以暴力告终。年,特里尔并入法兰西共和国,该国从神圣罗马帝国手中夺取了领土。从那以后,特里尔的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年,普鲁士总理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贝格王子颁布了犹太人解放令,给予他们居住和选择职业的自由,以及参军的权利。
对卡尔,马克思的父亲海因里希·马克思来说,法国大革命让他有机会成为一名律师,而此前犹太人无权选择这一职业。但就在几年之后,政府改变了主意,禁止犹太律师设立私人事务所。海因里希决定改变他的宗教信仰。不只他一个人这样做,18世纪德国犹太人社区里的大家族基本上都在19世纪30年代改宗基督教。
大多数人选择了天主教,但马克思的父亲选择了新教,因为他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的藏书中就有托马斯,潘恩的《人权》等著作。他属于中产阶级新教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希望能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融入宗教信条之中。尽管如此,马克思家族仍然受到尊敬。
就这样,法国文化和历史成为马克思思想架构的一部分。他在德语和拉丁语考试中取得了高分,但有点讽刺的是,他的数学成绩很差,而数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毕业后,马克思考入波恩大学。但在不久后的年,他去了柏林大学,并在特里尔的家中与燕妮·冯·威斯特法伦订婚。燕妮的父亲约翰·路德维希·冯·威斯特法伦是一位普鲁士高级官员,而且出身贵族。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对古希腊哲学家著作中自然理论的比较。这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当马克思完成论文的时候,他已经超过了最长4年的法定期限,而且没有申请延期。于是,他把论文提交给了耶拿大学,这是德国唯一一所既不要求住校期限也不需要正式答辩的大学,而且自称博士学位的费用最低。年4月,马克思获得了博士学位。23岁时,马克思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一名自由作家。
在此之前,他在大学里接触到了黑格尔的思想,并加入了一个名为“青年黑格尔派”的团体。年黑格尔去世后,学生们组织起了这个激进团体,他们对普鲁士大失所望,并试图用革命思想对其进行颠覆。像其他年轻的黑格尔主义者一样,马克思放弃了店何有关学术生涯的想法。尽管他的父亲认为儿子受到了误导,但并没有因其加入激进团体而恼怒。
不过他指责儿子花钱过多。马克思收入微薄,而且既没有遗产继承,也没有资产傍身。一年后,卡尔·马克思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他成为《菜茵兰新闻》的非正式编辑,并在-年工作了6个月。马克思通过《莱茵兰新闻》了解了共产主义思想。他喜欢当一名报纸编辑,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新闻工作不仅是他谋生的基础,也是他政治活动的支撑。
年,马克思开始了他与恩格斯长达一生的合作。马克思当时住在巴黎。他和新婚妻子在一年前搬到了那里,因为他在德国没有多少工作机会,所以决定前往更加包容的法国。恩格斯和马克思观点契合,曾经有过书信交流。因此,恩格斯在从英国去往德国的途中专程在巴黎停留见了马克思。
年,恩格斯将自己的经历写进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描述了工厂和磨坊雇佣工人受到的剥削,但正是这些工人为资本家创造了财富。因此,恩格斯过着一种双重生活。他是一个典型的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资本家,但同时也是一个革命者,与包括马克思在内的“政治危险人物”保持着联系,并为他们提供资金。
年1月,由于普鲁士政府抵制马克思的一些言论,马克思被驱逐出了法国。只要他踏进普鲁士的领土,就会遭到逮捕。由于只有10天的时间离开这个国家,他把怀孕的妻子留下来处理未尽的事务。之后,马克思一家搬到了比利时,并在那里居住了三年。到年年中,由于经济状况恶化,马克思已经典当了家里所有的金银。恩格斯的处境也同样艰难,他搬到布鲁塞尔和马克思一起组织德国工人,靠父亲每月的接济度日。
马克思不得不搬离他的公寓,住到一个配备家具的旅馆,雇用的仆人也更少了。在马克思的一生中,经济“困境”虽然给他带来贫困,他却一直保持着一种文雅的生活状态。由于他是一个有抱负的政治领导人,所以还有其他方面需要开支。追随者们都希望得到财政支持,并被奉为上宾。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推行自己的反资产阶级和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不得不继续依靠那些以前给过他钱的德国科隆的富人朋友和支持者。马克思试图以自由作家的职养活自己,但德国的新闻审查制度太严格,他儿乎不可能出版任何书籍。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要求下,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这本小册子于年2月出版,书中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获得整个世界。”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话曾被翻译成“全世界劳动者,团结起来!”或“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这句箴言被铭刻在了马克思的墓碑上。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未来的共产主义政府制定了10条指导方针,其中包括废除继承权,以及建立一家垄断信贷的国有银行。他们在论述共产主义时强调了建立新政权的革命过程,这与竞争形式的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事实上,他们否定社会主义仅仅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的反应性批判。马克思预料到资本家们会拒绝与这样的共产主义政府合作。这将引发一场经济危机,进而导致政府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马克思认为,危机会引发革命,而正是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并使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在年宣布成立。与此同时,在《共产党宣言》出版之后,马克思支持的年革命促成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这种在欧洲新出现的激进政府形式受到了革命者的欢迎。马克思还没有来得及庆祝,就在年3月再次遭到流放,这次他只有24小时的时间离开比利时。
事实上,警察在那之前等就把他和他的妻子关进了监狱。虽然两人第二天被释放,但不得不立即带着孩子离开这个国家,并放弃了他们所有的财产。但仅仅几周后,马克思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其他领导人就应法兰西共和国的邀请来到巴黎。德国和奥地利也卷入了这场革命运动。
当时,像马克思这样被流放的德国激进分子是有可能回国的,于是他搬到了科隆,成了《新莱茵兰新闻》的编辑。这份报纸为他提供了一个平台,用以传播《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包括呼吁德国工人进行革命。这场革命没有发动起来,马克思却因为他的叛乱活动而受审,并于次年被驱逐出德国。马克思与年革命的其他积极分子一起于年移居伦敦,当时伦敦对政治难民实行自由主义政策。
马克思那时已经和共产主义者同盟闹翻了。只有31岁的他原本打算回到德国继续他的革命活动,却留在了英国,直到去世。当时伦敦有万居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英国首都是资本主义的中心。无论英国央行和伦敦证交所发生了什么都会影响到全球经济。马克思曾在伦敦东区的工人阶级居住区生活过一段时间,那里居住着大量德国移民。
他们家住在苏豪区,当时那里是伦敦市中心的一个移民区,波希米亚人居多。他仿照自己在科隆编辑的报纸创办了一份名为《新莱茵兰新闻:政治经济学评论》的刊物,并试图在德国发行。与此同时,马克思的庭状况变得越来越差
结语
马克思在事业上也遭受了打击。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通过政变在法国掌权。在担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期间,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称自己为拿破仑三世皇帝。作为回应,马克思撰写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并在开篇指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剧出现”。“但由于马克思流亡他国并且他的追随者在科隆遭到监禁,所以这本书的影响微乎其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