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英法等殖民大国,比利时在殖民地上没什么存在感,毕竟有这么多前辈的衬托,一个小国的殖民历史很容易就被掩盖了。
但其实比利时在殖民中的残暴程度,真可谓是茅坑里跳远--过粪了!
19世纪欧洲大陆风起云涌,人心激荡,英法普俄等列强你方唱罢我登场,布鲁塞尔人民在时代的大潮下也追赶潮流,发动革命,脱离荷兰独立。
一独立就受到了列强的热烈欢迎,各大国家纷纷争抢,因为他们怕比利时被法国吞并,拿破仑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但是英国和法国却特别欢迎比利时独立,法国是因为7月革命刚刚成功,意识形态上特别欢迎新的革命伙伴,而荷兰失去一大片领土,也意味着荷兰对法国边境的压力大大减小。
而英国这个老牌搅屎棍是哪里都想搅上一下,英国认为,在荷兰和法国之间新的缓冲国,可以在地理上进一步孤立法国,更可以削弱荷兰国际贸易的实力,所以英国出手了,比利时王国诞生。
利奥波德一世任比利时第一任国王,在19世纪30年代,殖民狂潮席卷全球,看着英法老大哥在那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比利时也心痒难耐,跳出来大喊,我也有梦想~~~
根据后来比利时披露的文件来看,利奥波德一世的梦想真是吴京踩杰伦--精彩绝伦。
他希望开拓的殖民地包括: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巴拉圭、哥斯达黎加、里约努涅斯、非洲西海岸、宾夕法尼亚、佛罗里达、德克萨斯、密苏里……
照这么说的话,我希望娶的老婆包括:迪丽热巴、古力娜扎、刘亦菲、高圆圆、李沁、王祖贤、新垣结衣……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娶不到迪丽热巴,比利时也无法殖民哥斯达黎加,skr。
作为一个列强中的缓冲国,还妄想去开拓殖民地,甚至想从美国口中夺食,属实是有点异想天开,所以利奥波德一世到死也只能将殖民停留在梦想当中。
直到他的儿子利奥波德二世继承了王位后,情况才开始发生了变化。
二世跟他老爸一样,也想开拓海外殖民地,当时比利时工业化发展较好,国力大增,也给了二世殖民的勇气。
不过当时比利时国民都不支持海外殖民,因为比利时虽然发展还不错,但在欧洲还是不够看,殖民消耗太大,容易得不偿失。
国民普遍不支持海外殖民,二世不能以国家名义进行殖民开拓,只能以个人名义进行。
二世显然比他老爹靠谱,将殖民目光投向了非洲刚果,当时葡萄牙国力渐弱,对于刚果也没了话语权,刚果成了一块无主之地。
当时刚果北部是法国人的地盘,西北是英国人的地盘,东边是德国人的地盘,都对刚果虎视眈眈,想从他们嘴中武力夺取,那可真是厕所打地铺--离死不远了。
打架打不过,二世开启了嘴遁模式,想想现在网上跟人骂架,怎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那必然是先占领道德高地。
虽然欧洲人当时在全世界烧杀抢掠,但是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如果你直接说要去殖民,得被欧洲人喷死。
所以小二说,我去刚果,那是搞殖民吗,不,我是去送福利啊,去帮助刚果人民,做慈善。
利奥波德二世以个人名义成立了国际非洲协会,邀请慈善家,探险家等参与。
然后抨击葡萄牙人在刚果的暴行以及奴隶制,表示自己要是去刚果,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奴隶制。
这下把英国这搅屎棍给吸引了,闻着味就来了。英国年刚通过废奴法案,以废奴急先锋自居,这下歪打正着,博得了英国的好感。
而且利奥波德二世还对英国承诺,自己拿到刚果,立刻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
对法国承诺,绝对不会染指法国非洲的势力范围。
还跑到美国表示,美国可以将自由人送到刚果,这样他们就可以为棉花事业做出贡献。。。
这简直是坟头开火车--缺德还冒烟!
而其他列强也逐渐被他承诺利益摆平。
最终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建立刚果自由邦,开始了他的“送福利”事业。
福利是怎么送的呢?刚果人民可以免费获得“截肢手术”。
当时由于自行车和汽车的普及,对橡胶的需求大幅增加,刚果恰好是橡胶生产大国。
为了当地橡胶资源,利奥波德二世给每个村庄下达橡胶份额,如果没有达到,就会砍下一部分人的手,作为惩罚。
为了防止士兵拿枪去打猎,要求士兵每打出一发子弹,就必须带回一只人手,如果带回的手够多,还可以提前退伍回家。
在这种政策下,人手在刚果成为了一种重要资源,两个村庄为了争夺人手,甚至会爆发战争。
据统计,这种压迫导致刚果超过万人死亡。
这样残暴的行为慢慢被人所知晓,来自各个国家的传教士在刚果见识到非洲信众的苦难,开始给各种报纸杂志投稿,控诉利奥波德二世的暴行。
其中有一位传教士威廉姆斯曾是美军军官,他分别给利奥波德二世和美国时任总统本杰明写了一封信,控诉他的暴行,并将其刊登到了《纽约时报》。
这可将利奥波德二世气坏了,他花重金请了编辑,撰写自己的善行,并接受采访,将一切指责进行否认,并开始散布谣言往那些传教士上泼脏水,还对比利时国会进行收买,使国会对其进行辩护,将舆论给顶了回去。
后来终于又出现了一个人。
年,埃蒙·莫雷尔在利物浦航运公司做文员,业余时间做一名记者赚点外快。
由于莫雷尔精通法语,经常被派往比利时,在港口上发现,比利时往返刚果的船只运输的并不是慈善用品,而是枪支弹药,回来时装的都是橡胶和象牙。
莫雷尔将发现报告给公司,但是公司对此非常冷淡,希望他不要多管闲事。
但是莫雷尔拒绝,并辞职成为一名全职记者,后来创办《西非邮报》将自己的发现发表上去。
由于是记者,莫雷尔的文笔比传教士更能触动大众情绪,作为比利时的支持者英国,面对舆论不得不做成解释并派人去刚果进行调查。
莫雷尔还成立了刚果改革协会,专门反对利奥波德二世,同时吸引了无数大佬加入。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康拉德、福尔摩斯作者柯南道尔以及马克·吐温。
面对众多世界级大佬,利奥波德二世也无可奈何了。最终在年将殖民地移交给了比利时政府,他也于第二年去世。
作恶多端的暴君最终也没能获得他应有的审判。
这可真是唱歌不看曲本--离了大谱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