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利时 >> 比利时新闻 >> 正文 >> 正文

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一方为何静悄悄41架

来源:比利时 时间:2023/2/3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m.39.net/pf/a_6410197.html

年5月,德军制定进攻法国的“镰割计划”堪称完美。其中,能否将英、法联军主力调往荷兰、比利时,是该计划成功的关键。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德军A集团军群突破阿登山区后,长驱直入消除障碍。

尽管荷兰、比利时坚守中立地位,但对德国的防范由来已久。不仅在边境上修筑坚固的要塞,而且建有各类反坦克壕沟,甚至在危急时刻不惜开闸放水等措施。这对蓄势待发的德军来说,如何迅速征服这些低地国家?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德国入侵法国示意图

破解荷兰的“洪水防御”。

年5月,针对德军在边境地区的威胁,荷兰迅速做出反应。一面宣称自己的中立国地位,一面向德国外交部提出抗议。不过,他们对“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充满了信心,不仅有盟军的支持和坚固的防线,更有令人生畏的“洪水防御”。

原来,荷兰很大一部分国土是由“围海造田”而成的,25%的国土位于平均海水面以下。也就是说,一旦开闸放水,有近一半的国土将被淹没。但同时,作为阻挡外敌侵略的有力武器,“洪水防御”也是荷兰引以为傲的防御措施。

德军

作为“镰割计划”的第一步,德军B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是攻占荷兰、比利时,并引诱英、法联军主力调往该地区。尽管原先的装甲部队都调给了中路的A集团军群,兵力大为削减,但有两个精锐的空降师用在了荷兰方向,实施特种作战。

这两个师,一部负责攻占桥梁、机场等战略要地,并等候与地面部队回合;另一部直接占领其首都,控制政府大楼及俘获荷兰女王,加快战役进程。5月10日凌晨3点30分,德军对荷兰的进攻全面展开,首当其冲的就是夺取机场。

荷兰女王

然而,德军空降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空降兵偏离了目标,对首都的进攻也一时陷入僵局,致使荷兰女王和王室成员、政府大臣有时间坐船逃亡英国,在伦敦成立了流亡政府。“群龙无首”的荷兰军队,终于在第5天放弃了抵抗,正式投降。

由于动作太快,德军根本就未给荷兰军队实施“洪水防御”的时间。实际上,水战在古代冷兵器时期或许有用,但在空地一体、协同作战的新战法面前,丝毫不起作用,尤其是面对空降等特种作战,更是不知所措,失败是一定的。

德军

无独有偶,比利时也败在德军的空降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抵御德国的侵略,西欧各国在与德国相邻的边境上修筑了坚固的防线。法国修筑了著名的“马其诺防线”,荷兰拥有哥雷比-皮尔防线;比利时更是依托艾伯特运河建立了防线,埃本.埃马尔要塞是该防线的核心。

该要塞修筑在陡峭的河岸上,并据此控制着艾伯特运河和马斯河16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渡口,同时,以此为中心修建了与马其诺防线相媲美的碉堡群、反坦克壕和各类防御阵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之一,被誉为比利时的“东大门”。

埃本.埃马尔要塞

尽管埃本.埃马尔要塞坚不可摧、固若金汤,但其防御重点是地面进攻。也就是说,来自空中的威胁,要塞的防御力量几乎为零。只需派出一支空降部队,在其头顶发起进攻,要塞防御将瞬间瓦解,守军也会遭到“灭顶之灾”并束手就擒。

就在德军轰炸荷兰的同时,远处猛烈的轰炸声,也提醒着守军要严密防范德军的轰炸机,但宁静的夜空听不到任何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就在守军纳闷的时候,41架德军滑翔机悄无声息地降落在要塞顶部,一时间,守军哨兵惊得目瞪口呆。

比利时军队

滑翔降落后的德军,反应十分迅速。他们一面解决了哨兵,一面按战前分工,对炮塔、碉堡、坑道入口等进行爆破作业,不到10分钟就控制了要塞顶部的表面阵地。而要塞里的守军只听见爆炸声,却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一时慌乱一团。

与此同时,德军地面部队从正面发起进攻,顺利突破比利时防线。而要塞守军在德军不断的爆破中,以及手持喷火器的攻击下,仅坚守了一天就被迫投降。这一战,德军以伤亡25人的代价,在30小时内拿下了号称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

埃本.埃马尔要塞

埃本.埃马尔要塞的攻陷,预示着比利时的“东大门”被彻底砸开。让英、法联军高级将领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坚固的要塞轻易而举地失守?尤其是法军将领,他们开始将这种担心放在了“马其诺防线”,不安的情绪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让其没有想到的是,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突破阿登山区。

年5月10日,德军同时向荷兰、比利时发起了进攻,在空降部队的突袭下,打乱了对方的防御部署,德军B集团军群顺利突破其防线,向其纵深挺进。但与波兰战役不同的是,德军的“进展”并不很快,难道他们遇到了更顽强的抵抗?

德军

原来,德军B集团军群的主要的任务,是将英、法联军主力引向荷兰、比利时境内,拉开中路A集团军群前进的空档,迅速地完成对英、法联军主力的包围。也就是说,B集团军群承担着佯攻任务,进展“缓慢”只是为了诱惑对手上当。

果不其然,就在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失守的当天,英、法联军主力——第1集团军群共51个师,按照事先部署开赴比利时。消息传到德军最高统帅部,所有人都高兴得尖叫起来,这预示着进攻法国的“镰割计划”第一步顺利完成。

德国入侵法国示意图

与此同时,德军C集团军群在“马其诺防线”的正面,也摆出“进攻”的架势。飞机、大炮将整个防线炸得是地动山摇、尘土飞扬,德军地面部队发起的多路进攻,均以“失败”告终,牢牢地将法军的43个师,牵制在“马其诺防线”一线。

也就是说,德军B、C两大集团军群的任务,就是将英、法联军分开,并牵制在边境地区不得回防。同时,在A集团军群前进的道路上,扯开一个宽约多公里的空档,使其突破阿登山区后,向法国腹地推进的过程中,几乎是畅通无阻。

马其诺防线

作为进攻法国的主力,德军A集团军群向卢森堡和比利时交界的阿登山区实施突击,仅30万人口的小国卢森堡当天就不战而降。3个装甲军在蜿蜒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他们只遇到了轻微抵抗,并在第二天傍晚冲出阿登山区,杀向马斯河。

可悲的是,英、法联军的高层对于突破阿登山区的德军,其兵力的数量和意图并不了解,甚至认为这是德军的“佯攻”,意在吸引英、法联军主力,他们只采取了“监视行动”的策略。殊不知,德军做的恰恰相反,要的就是“出其不意”。

德军装甲部队

德军A集团军群在狭窄的山路上,3天推进了近公里,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24小时,这是英、法联军始料未及的。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德军并没有放慢脚步的意思,仅6天就完成了对联军第1集团军群的包围,法国战役胜局已定。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历史#

作者推荐:

入侵波兰,德国元首凭什么料定西线不会开战?陆军7年扩充40倍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宣而不战,是纵容还是没有底气?

柏林举行狩猎展览会,张伯伦为什么送去一群猎狗?献媚到了极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