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利时 >> 比利时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大国策美俄又因中导条约开吵,中导部队世界

来源:比利时 时间:2023/2/8

(百家号独家约稿文/乐行)

日前,美防长詹姆斯·马蒂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防长会议上声称:已经手握铁证,证明俄罗斯违反了《中导条约》,并将采取必要手段,努力使俄罗斯重新遵守承诺。

而俄罗斯方予以坚决否认,并毫不客气地进行了还击。事实上,美国已有行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9日消息称,美国国会同意拨款万美元研制陆上中程导弹,以回应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相关决议将在美国年国防预算法案中签署。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称,这是对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的回应措施之一。

自美苏签订中导条约以来,相互指责对方违反条约规定的嘴仗已经打了无数个回合。比如这次俄方就否认违约并反唇相讥,指责美国“多次威胁退出条约”,一旦付诸行动,俄方将以“迅速而对等”的行动回应。

看上去,好像美俄“新冷战”又要开始了——这是许多媒体的耸人听闻的标题。实际上,如果回顾下中导条约的签订过程以及执行结果,就会发现美俄很可能又在拿中导条约做外交筹码和外交话题,实质性的行为既很难实施、又无必要。另外,手握世界数量最多中程导弹的中国很可能躲在一旁“笑而不语”。

《中导条约》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条约》,要求两国削减射程为到5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美苏签订的这份条约,被认为是阻止双方从冷战走向热战甚至核战争的历史性协议。两国为何要签这份条约呢?对于列强和超级大国来说,历来签订这类军控条约,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军事、政治、经济原因。像一战后各国签订《伦敦海军条约》和《华盛顿海军条约》,表面看外交部长们“击沉”的战舰比海军上将们历年来击沉的还多,实际上是各国无力进行军备竞赛后达成的妥协。

(《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的吨位,但实际上并未限制住各国的雄心,这和中导条约达成的效果完全不同)

进一步考察《中导条约》签订过程本身,不仅有上述原因,而且这两个有史以来对抗范围最广的超级大国,愿意坐下来签订《中导条约》背后的原因则更为复杂。

一般观点认为,是苏联人希望签订这个条约。上世纪70年代起,苏联在东欧开始部署针对西欧各国的SS-20中程弹道导弹,这款导弹有个西方绰号叫“撒旦”,可见西方对其的恐惧。这时美国佬自然要为欧洲小弟撑腰,于是也开始在欧洲部署“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和携带核战斗部的鹰狮GLCM陆基巡航导弹。

这样一来苏联人发现给自己挖了个大坑:自家的中程弹道导弹打不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则可以轻松愉快地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还不用担心苏联的核报复。比如,射程达公里的“潘兴-2”可打到莫斯科,射程达2公里的鹰狮GLCM陆基巡航导弹几乎能打到苏联亚欧分界线乌拉尔一线。

连自家首都都在对方打击下,而且是预警时间很短的中程导弹(不需再入大气层),苏联“主要领导”们坐不住了,毕竟导弹是真的会落到自己头上,而且到时候甚至来不及进核掩体……所以,莫斯科就主张两国各自销毁所有中导,甚至自己吃亏也愿意——当时苏联人的中导比美国多一倍多,因为美国人的战略投送手段更丰富,并不完全依赖中程导弹扔核弹。

这样看,似乎是苏联人“死乞白赖”要求美国人签的。不得不说,这种主流观点很是偏颇,也不符合逻辑——在冷战高峰时期,美国人显然不可能对自己的敌人“大发慈悲”。但要理解美国人为何要签订这一协议较为困难,要厘清其中逻辑并不容易。所以长期以来,自然是苏联人怕导弹落到自己头上这种理由更为流行了。

美国人的逻辑首先基于一点:苏联人长期在美苏对抗前沿的欧洲地区,拥有强大的常规力量优势,尤其是地面装甲突击力量。那么怎么应对汹涌而来的钢铁洪流呢?从现在解密的档案看,北约的战术基本都是开战后几天使用核弹——如果不用,苏联坦克就冲到英吉利海峡了。

另一侧,苏联人也有核弹,并且早就开始考虑应当怎样使用。有人说这不废话嘛,扔就是了——这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我国因为核力量弱小,一直奉行大家都背得很熟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而美苏理念则相反,都是“先发制人”。苏联认为:大规模作战中谁首先使用/大规模使用/决定性使用战区核武器,就将在欧洲战场上获胜。具体到美苏对抗前线的欧洲地区,苏联人的想法是全面战区核打击、先发制人核突击、同时攻击政治军事目标。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双方都准备抢先使用,但核武器这东西一旦互扔,那可不是威力可控的常规武器。你对我扔核弹,那我必然要对你进行核报复,随后双方将在互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被称为核战争升级的情况一旦发生,最终必然是大家互相扔空家底,最终全球也许是废土也许是核冬天,总之大家也公认大概没有赢家。

话说北约倒真想过要控制核战争规模来着,毕竟扔个战术核武器想炸一个营的苏军坦克,结果引发报复升级弄不好毁灭了世界,这个责任太大谁也担不起啊。因此,年代开始,北约各国协商后确定采用一种叫“灵活反应”的战法来应对苏联的常规优势——说白了就是我先扔几个小核弹,表明一下“你要再打我就扔大家伙”了的态度,吓阻下苏军,让苏军知难而退。

然而很明显的是,谁也不能确保战斗民族能理解这种“信号”,万一北极熊一见你扔核弹就发疯呢?你陪不陪他玩?要陪他玩大打出手毁灭了世界呢?要不陪他玩自己国家被毁灭了呢?你看,问题又回到了开头……

没人能打保票说,苏联将配合和充分理解北约的“有限升级”策略,抑制住启动全面/先发制人的战区核打击。那么,这时就得让苏联人来打包票啦,于是《中导条约》出炉。

今天对《中导条约》的外交得失,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美国人吃了亏,因为苏联人干掉了美国人一大战略投送手段,消除了一大威胁,而自己只是失去了一些导弹——本来这些导弹也打不到美国。也有人认为苏联人吃了大亏,因为中导条约削减了苏联的SS-12和SS-23中程导弹,这些导弹如果携带常规弹头,是对部署在狭窄欧洲地区的北约机场和北约空中优势的巨大威胁。

等等,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为什么没人问问无论哪边进攻都要被核弹洗一遍的欧洲各国的想法呢?这是个好问题,就欧洲北约成员国来说,其核弹投送手段被限制在中程导弹及以下,这样美苏自然是吃不到核弹的,核战将只发生在欧洲中部。而如果不在常规军力上再进行平衡,将导致欧洲实质上的无核化,北约各欧洲成员国常规力量劣势又会突显。

这就是小弟的命运啊……

直到此时,还没有本文主角中国登场,毕竟该条约签署时我国虽然算是有核国家,但力量和水平太过弱鸡,只有下场的资格,而无下场的实力。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中导条约》限制的我国,目前却成了坐拥世界最强大中程导弹部队的国家。年胜利日阅兵、今年朱日和阅兵上,一排排东风-21、东风-26什么的,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而你在俄罗斯红场阅兵中,是看不到类似射程导弹的,直接出现的就是“亚尔斯”、“白杨”一类的洲际弹道导弹。

好了,这时候轮到美国人坐蜡了,因为美国人发现他进入了和苏联人当时差不多的状态。如果中美打起来,那么美国人大抵只能从太平洋方向来攻。这时,美国人的攻击武器中少了射程-0公里中程弹道导弹,火力就短少了一大块——毕竟既不能让只有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从本土发射(这样有引发核大战的危险),又很难在我军这一实际上的世界第二大战术空军攻击范围内,投射射程限制在公里以内的短程导弹。

那有人说,苏联都已经凉了,美国人还抱着30多年前的旧条约干啥?一方面,俄罗斯人还坐拥庞大的核武器库,谈判筹码足够;另一方面,美国人也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没有重新部署中程导弹的能力。不要看美国国会同意拨款万美元研制陆上中导,但从技术角度说,要重新开始点中导这座“科技树”,在美国人的军事科技和制造能力退化的今天很难搞成;从财政角度说,最终这项花费至少逾百亿美元,用来搞这样不一定啥时能投入使用的打击手段,基本没可能通过预算。

不光钱不是一桩小事,而且还没有地方发射。如果要部署陆基中导,日韩最为合适,然而在韩国部署“萨德”都让中国大光其火,让韩国朝野反对声汹汹,至今中韩关系还在僵局中。“萨德”还只是防御性武器,要部署能携带核弹的中导,日韩哪个政客掂量掂量,也不敢承担这种后果。“古巴导弹危机”作为前车之鉴证明,小国在大国部署中程弹道导弹问题上,基本上就是“擦鞋垫”的角色。

(古巴导弹危机漫画,曾经两国因为中导让世界处于核战争边缘,这也是两国试图坐下来签订协议的远期原因之一,至于古巴就成了牺牲品)

显然,那只能部署在关岛了。经分析人士测算,要达成对华较好打击效果至少需枚中导,然而让同时作为美国重要海空基地的关岛脑残地部署这么多中导,那这些连片高价值目标打击起来真是轻松加愉快。至于海基中导,最大的问题是美国海军没有能够发射的合适核潜艇了——现役美军核潜艇不是太大,就是太小。

当然,就美国人而言,常规军事力量仍然对我国呈现明显优势,中程导弹的打击任务完全有其他手段来替代。所以,这些年美国人虽然总是想着要把我国也“忽悠”进中导条约,但我国就是不上当。同时,美俄之间的嘴仗也一直没停,成了美俄外交战的一项传统戏码。

原本其实美国人也不着急,本来在美苏签署条约的时代,中程导弹的价值并不算太高,或者说实在太高了——因为核战无论谁也不想打起来,而当时中导扔核弹是主要任务。核弹很大程度上是只能供在那里吓人的武器。然而,我国将只能“供着”的中导玩出了花,我们都知道反舰弹道导弹打航母什么的“江湖传说”,胜利日阅兵和朱日和“沙场点兵”证明传说还真不是传说。这样看,游离于中导条约外的我国,还真能笑而不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