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曹志耘的定义,地理语言学也叫“语言地理学”(LinguisticGeography),该学科以众多地点的语言事实调查为基础,利用语言地图的方式描述语言现象的地理分布状况,结合社会文化因素解释这些分布的原因,探索语言现象历时变化的过程。
本土化不足妨碍地理语言学落地生根地理语言学于20世纪40年代由比利时神父贺登崧传入中国,但与现代汉语语法学、音韵学等不同,地理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贺登崧的研究并没有在中国开花结果。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其一,汉语本身的特点。汉语作为音节表意的语言,意义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一个的音节,而来源于西方语言研究背景的地理语言学面对的是一个一个的词,所以基于西方印欧语,从以词语的调查为基础的地理语言学出发对汉语方言进行研究难免水土不服。其二,汉语的研究传统。中国传统的治学方式重文不重言,即重视古典文献,轻视活的语言。贺登崧则以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在当时与中国的研究传统大相径庭。其三,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且极其复杂,如果没有前期对汉语方言大量的调查作基础,地理语言学很难发展起来。其四,贺登崧所处时代极其动荡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地理语言学在中国的开展。
方言研究奠定地理语言学本土化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汉语方言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查描写,方言的历史比较也有了很大的进展,这些都为地理语言学在中国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长期以来,从赵元任开始,汉语方言的研究主要以静态的描写为主,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