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核能发展报告》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据该报告披露,年,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2.2%,发电量为.8亿度,同比增加2.5%,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核能发电量达到世界第二。
不难看出,核电在我国能源保障体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加快增长,发电量还会大幅增加;预计到年,核能发电量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核电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在同等功率的电站前提下只需要消耗十分之一重量的原煤,且不会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根据蓝皮书数据,年我国核电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近1.2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1亿吨。
《蓝皮书》数据还显示,我国目前每度电的平均成本为0.4元人民币,而核电的平均成本仅为0.35元人民币,低于火电、水电和风电,经济属性凸显。
由此观之,核电的快速、安全、稳定发展,是保障能源供应与推进碳中和进程的重要手段,得益于我国在核电产业的领先优势,核电占比提升也是我国在能源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一环,这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巨大发展机会。
更重要的是,不止中国,全世界主要国家拥抱核电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各国对核电恐惧心理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能源危机带来的能源价格飙升,全球性高通胀更切实影响了各国人民生活状态,为了解决眼下的能源困境并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弃核”国家纷纷转入“拥抱核电”的队列中来。
在经历了年初俄乌冲突所引发的各国对能源安全、能源独立的担忧后,年核电行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