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滴滴滴……”法国巴黎当地时间凌晨3点,闹钟响起,研习项目学员Bassam准时上线,认真地跟着屏幕里的中国传统功法教师练习八段锦的一招一式。空间无法阻断文化的交融,时差无法阻挡学习的热情。中医“铁粉”Bassam笑称:“我的每一天从上海开始。”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学高端人士中医药研习班于10月17日至11月4日举办。来自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巴西、日本、韩国、美国等21个国家余名学员,包括著名大学医学部教授、医疗机构主要科室负责人、相关从业者及海外中医爱好者等参加学习。Bassam也是其中一员。Bassam是一名理疗师,在巴黎拥有自己的诊所。Bassam曾于年参加过上海中医药大学海外合作中心法国中医学院的针灸推拿进修项目。年1月,他因向往中医学专程飞赴中国,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再次进修学习中医学,并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临床实习。回到法国后,他继续从事中医诊疗服务。来自马来西亚的林敬宇先后担任第二、三、五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学高端人士中医药研习班志愿者。自年参加“上海暑期学校(中医药项目)”后,他便与中医药结下不解之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医药学的独特魅力促使他决定留学上海学习中医学。如今,他已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大五的学生,并准备继续攻读深造。今年9月,林敬宇刚从马来西亚返校,得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学高端人士中医药研习班正在招募学生志愿者时,便毫不犹豫地报名。每天清晨7点多,他来到国际教育学院直播教室,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直播时,他会根据在线学员的视角及授课教师的需要,耐心调整机位;演示手法时,他又配合充当起演示操作模特。
研习班以线上授课形式为主,通过英、法、日、韩四种语言向全球在线同步直播。在课程内容编排上,研习班通过专题讲座、临床介绍、虚拟参观、功法练习、文化展示、校友分享等多种形式,系统介绍我国中医药的医疗政策、临床优势、科技创新、特色诊疗技术、健康养生实践、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帮助学员全方位探知中国、了解上海、理解中医药的文化与思维、熟悉中医药的历史发展和临床运用。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自年开始承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学高端人士中医药研习班以来连续举办的第五届。本届研习班的翻译团队由国际教育学院的各语言区域教师等组成。为期3周的研习班共计30场讲座,译员们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仔细研读授课教师讲义,查阅大量中西医学文献资料,实时翻译力求信、达、雅,便于海外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新民晚报记者易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