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重庆11月15日电题:“汉语桥”全球总冠军戴庐可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中新网记者钟旖
仅三年时间,22岁的比利时青年戴庐可已来往中国8次。他既爱中国的山水田园,也热衷寻访各地美食,甚至还在微博、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开通账号“庐可思议”,写脚本、拍视频,展示自己的生活日常,吸引数万粉丝,点赞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戴庐可出生于比利时一个文化世家,家人多是语言老师,外公退休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文,彼时8岁的他懵懵懂懂中“第一次感受到中国”。18岁上大学后,戴庐可萌生出“想去世界各地看一看、走一走”的想法,开始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正式学习中文。自此,戴庐可基本上每天都泡在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等知识中,看、说、听、写,不到4年时间,他已说得一口流利普通话。
图为戴庐可在重庆师范大学主持联欢会。受访者供图
年9月,戴庐可以比利时鲁汶大学研一学生的身份,交换到重庆师范大学进修汉语和哲学。在重庆学习一学期后,戴庐可返回家乡,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目前未能返回课堂,选择在异国上网课继续学习。
尽管隔着千山万水,戴庐可的中国之缘却并未中断。今年,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首次通过线上方式举行。戴庐可从个国家个赛区的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经过全球入围赛、洲际突围赛、全球半决赛及总决赛“我的中国故事”“同呼吸共命运”“巅峰对决”三轮角逐后,夺得本届“汉语桥”比赛总冠军,并获得“汉语大使”“汉语之星”称号。
谈及拿到全球总冠军的感受,戴庐可用“巴适”(寓意舒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开心之余,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中文在广度上虽已达到交谈标准,在深度上的拓展仍需付出更多努力,“不能再简单地追求语法和词汇的进步,而是要在中国语言文化背景、文言文等方面做更深入的了解。”
戴庐可爱旅游,至今已去过全球25个国家。他说,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三年时间里,他去过中国多个城市。如今,其业余爱好也与中国青年并无二致,“追一追热门综艺”“刷抖音、玩微博、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