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净赚2.45亿,净利润锤爆茅台,吊打6个“宁王”。
是谁这么牛?“千亿海王”中远海控。
它是共和国航运长子,人送外号“中国神运”。什么概念呢?就像海上的顺丰。李宁的跑鞋、宁德的电池,都可以通过航运走向海外。但航运比快递更复杂的是,与资本、政治紧密相连。
在这条道路上,巨头一直是欧洲的航运老手。但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后发制人,坐稳了第三的位置。而且,如果不是5年前的一场并购,或许中远海控,也将倒在巨头的搏杀中。
时间拨回到年,航运市场暗流涌动。
航运和快递一样,规模越大,均摊的成本就越低。所以,巨头们常常竞相蚕食,“大鱼吃小鱼”,通过不断的吞并来获得发展,占据市场份额。
年,一纸亏损2.19亿美元的年度业绩报告,直接把中国香港的船王东方海外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时间,“东方海外将被收购”的传言如海风一般,带着咸涩的味道,四散开来。
嗅到腥味的海运巨头法国达飞,立马闻风而来,仿佛一只饿极的秃鹫,等待着啄食濒死的猎物。
要知道,若能拿下东方海外,老三达飞就能赶超对手,成为全球第二。
并且,还能依托东方海外独有的货主和港口,在亚欧航线上通过份额影响议价权。
而这,也将对渐渐孱弱的中远海控造成致命打击。
2
谁曾想到,我们中国香港的一代船王,鼎盛时期拥有各类船舶艘,总吨位达万吨,冠绝全球,谢幕之时,却只能任由外资一步步狙击、宰割、蚕食。
眼看东方海外就要落入达飞之手,千钧一发之际,中远海控化身白衣骑士从天而降。
竞标场上的胜负,拼得就是真金白银!
溢价31%,中远海控以亿港元绝对控股东方海外。
至此,达飞的“吞并阳谋”被彻底粉碎。
人们瞩目,人们称颂,人们大唱赞歌,可人们不知道,在这背后,中远海控承受了多少。
亿港元,对于当时账上还有99亿亏损的“海狗”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民族企业的存亡、亚欧航线的议价权、法国达飞的步步紧逼,都让它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账上没钱,就卖掉多余的资产;资产不够,就厚着脸皮到处借钱。
万幸,终究苦尽甘来。
在收购东方海外后,中远海控的运力超越了达飞,一跃成为全球第三。
但此刻,绝不是庆贺的时候。
3
彼时,英国脱欧、特朗普胜选、意大利公投失败三只“黑天鹅”横空出世,直接把全球贸易踩到了冰点,海运业也到了“十年不开张”的冰寒世纪。
更糟糕的是,中远海控的强势崛起,触及到了老大马士基的利益神经。
它先是推出“准时达”服务带头内卷,试图把刚刚从竞标场上下来的中远海控累死。
结果中远海控见招拆招,不仅躲过一劫,还顺势改进服务模式,坐稳了第三的位置。
见一招不行,马士基急了,直接祭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杀手锏”。
凭借着殷实的家底,掀起了价格战。
它首先就围攻了亚欧航线,想把中远海控淹死在苏伊士运河里。
当时,美元成本的箱子,被打到75美元,生生“拦脚斩断”。
这样壕气十足的流氓打法,让一众海运公司叫苦不迭。
大一点的,亏钱保命,比如中远海控,亏了99个小目标;
小一点的,直接没命,比如韩进海运,就是在这场价格战中被活活打死的。
要知道,韩进海运可是当时的全球第七啊。
当价格战的硝烟散去,半数海运公司在这场鱿鱼游戏中被淘汰出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对于中远海控来说,苦尽甘来的时候,到了!
4
疫情的到来虽然是场灾难,但危中有机,对于航运业来讲,却是难得的机遇。
你或许还记得,去年前年,全球产业几近瘫痪,而我国因为控制得当,早早复工卯足马力生产。
在美联储印钞20万亿美元后,海外消费需求也开始暴涨。再加上深圳盐田港因为疫情停摆。
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从盐田运往洛杉矶的集装箱报价一度被抬高到了2.5万美元,同比翻了整整8倍,个箱子就可以换一艘船。
中远海控作为海上运输的“桥梁”,也因此忙得热火朝天。
当一箱箱货物从世界工厂的仓库运出,中远海控的码头、集装箱、巨型轮船,开始踏浪而行,利润也开始与海浪齐飞。
三个月抹平十年亏损,一年狂赚亿,摇身一变成了A股市场的“千亿海王”。
时势造英雄,英雄更造时势。
从曾经的海狗到如今的海王,中间差的,可不仅仅是“疫情”这只黑天鹅。
要想富,先修路。
早在年,中远海控就开始布局。
先是在大西洋沿岸的诸多港口,开辟了一条“钻石快航”路线;
而后又拿下了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并以它为中转枢纽,打通了“中欧陆海快线”,直达东欧。
但中远海控并没有就此满足。
而是着眼于全局,继续在海上“修路”。
先后买下了西班牙的瓦伦西亚港、比利时的泽布吕赫港,直指欧洲三大港口之一的德国汉堡港。
目的只有一个:打破马士基在亚欧航运上的价格霸权,把对方的“杀器”,彻底变成“废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