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年来到中国。在景德镇传教之余,殷弘绪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咨询当地工匠或瓷商,获取了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他为了验证这些资料的准确性,查阅了不少陶瓷典籍,尤其是景德镇当地文献,这使他全面准确地了解到这些陶瓷技艺。随后,殷弘绪将这些资料成果整理成两封书信,分别于年9月1日和年1月25日发给奥里神父。
从这两封书信的内容来看,其涵盖十分广泛,不仅详细描述了景德镇陶瓷的多项制作工艺及其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胎釉配制、彩料炼制、成型方法、施釉技巧、彩绘、满窑、烧窑、烤花等工艺,还记录了当时景德镇的建置方位、工匠收入、百姓生活、治安管理、商品贸易、窑业“垃圾”的处理方式等,是全面了解康熙后期景德镇各方面情况的重要资料。当然,这两封书信最重要的价值还是在于它系统描述的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也正因于此,殷弘绪被称作“西方系统研究中国瓷器的第一人”,可见他在中外陶瓷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殷弘绪详细记录了景德镇“瓷石+高岭土”二元配方的“奥秘”,解开了长期以来令欧洲人感到十分困惑的谜题,即中国瓷器为何如此致密精良。殷弘绪比较了瓷石和高岭土两者的区别,记载了瓷器制作的这一奥秘,还将高岭土样本寄到了法国,这在欧洲引起了极大震动,掀起了一股欧洲工匠纷纷寻找高岭土、仿烧中国瓷的高潮,极大地推动了欧洲陶瓷业的生产发展。“高岭”一词也因此被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所知晓,这比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创译的英文单词“Kaolin”早了年。
殷弘绪的这两封书信传到法国后,先是在《耶稣会士书简集》中刊发,随后又被《特雷武论文集刊》《学者期刊》《中华帝国全志》等转载刊印,甚至连当时法国器物的拍卖目录中也有摘录。值得一提的是,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出版,其中“瓷器”一节的大部分内容取自殷弘绪的这两封书信。不仅如此,这两封书信传到法国50年后,法国陶工终于在利摩日找到了高岭土,并成功生产出硬质瓷。随后,这两封书信又相继被翻译成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欧洲陶瓷业的影响是非常直接、有效的,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也在这段时间内找到了高岭土,生产出硬质瓷,并各自开办了专门的瓷厂。但是受各种条件所限,殷弘绪所了解的工艺都是景德镇民窑制瓷工艺,对于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和宫廷的制瓷工艺少有记述。即使是有关民窑制瓷技艺的描述,由于多来自工匠口述,其中难免出现错漏之处。
年,景德镇陶瓷馆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号召,组织编译了大量国外研究中国陶瓷的资料,其中就收录了王景圣根据小林市太郎译注殷弘绪这两封书信的日译本翻译的中文版本。由于王景圣依据的日译本在文本内容上与法文原版有较多出入,因此这个中译本也存在不少错漏,不过受当时条件所限,它还是在中国学界被广泛使用了20多年的时间。直到年,大象出版社汇聚学者依照法文原版,整体翻译了杜赫德主编的《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其中就收录了殷弘绪的这两封书信,纠正了以往不少传译本之失。
殷弘绪的这两封书信及其译本的出现,不仅使景德镇制瓷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促使全世界公认“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而且促进了世界陶瓷业的生产发展和制瓷技艺的整体提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的海外传播及其对世界陶瓷业的影响研究”(18BG)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宁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