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许厚泽同志,于年8月3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可能许厚泽院士并不被众人所熟知,然而,许厚泽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研究,开拓我国地球重力场物体、地球潮汐形变与动力大地研究测量等领域
上世纪60年代,许厚泽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直到年,他已耕耘60余载。正是因为许厚泽以超前的眼光指导科学发展,才使得他多次荣膺国内外荣誉与奖励。
与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青年时期的许厚泽就立志投身于测绘行业。那关于许厚泽院士的一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年5月4日,许厚泽出生于安徽歙县。家中条件殷实,年仅6岁的许厚泽就能和成年人一样,流畅地阅读各种书籍。
据许厚泽回忆,他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山海经》。不是因为《山海经》中有许多光怪陆离的奇异故事,而是因为这本书涵盖了地理、自然科学、医学,属于包罗万象的一本奇书。
《山海经》中记载的河流、山川、岛屿,让许厚泽流连忘返。于是许厚泽下定决心,他要成为一名地理学家,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
年,许厚泽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测量系。当时摆在许厚泽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进入工作单位。第二,选择继续深造,开阔自身眼界,为将来进入测绘领域奠定基础。
许厚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路,进入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理物理研究所继续学习。
年,许厚泽通过论文答辩,以优异的成绩研究生顺利毕业。毕业之后,许厚泽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分院任职。
上世纪80年代末,因学术与工作能力突出,许厚泽被擢升为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测量与地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职务。
年,许厚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上世纪90年代,许厚泽应母校同济大学邀请,兼任特聘教授。
几十年来,许厚泽从事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他先后主持参与了中国天文重力水准的设计与处理、中国国家重力网的建立,还有固体潮观测与研究。
据统计,许厚泽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一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代表作有《青藏高原大地测量研究》、《固体地球潮汐》等。
在测绘领域,许厚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几十年来呕心沥血,始终奋战于大地测量第一线,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帮助中国测量事业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可能大家并不清楚什么叫做大地测量?
简单来说,大地测量包括海洋测量,统统属于测绘行业。测绘是门古老的学科,在中国源远流长,大禹治水时便留下相关记载。
《史记·夏本纪》::“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古往今来,中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测绘专家。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同样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测绘学家。他的著作《梦溪笔谈》,堪称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除此之外,沈括以数据文字的形式,发明出许多精密的测量技术,比如利用水平尺、罗盘测量地形,创造出简单的地图模型。
包括明代著名外交家航海家郑和,同样拥有丰富的测绘技术。郑和根据七次下西洋累计的资料,编撰出世界著名的《郑和航海图》。
在《郑和航海图》里,详细记载每处岛屿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关的测量数据。
再说个很现实的例子,大家平时肯定都用过手机导航。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找不到路时,打开手机卫星定位便能轻松找到目的地。
但大家想过没有,为何手机卫星定位能如此精确?就是因为众多杰出的测绘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利用详细数据,让卫星定位能精确到数米之内。
往大了说,天文学、载人航空都与测绘学科息息相关。因此,许厚泽院士几十年来在中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世纪60年代初,许厚泽就先后将提出的天文重力水准及原模板计算方法,推广为国家测绘局使用。
年,许厚泽提出推算截断系数方法,弥补了国内相关的不足与空白。年,许厚泽从事大量军事和空间技术测绘工作。
直到20世纪80年代,许厚泽与同志们一起继续研究并构建了高空扰动动力赋值,与平均重力异常推出方案,成功应用于国防试验中。
用句大白话说,我们的东风导弹为何会弹无虚发?
就是因为诸如许厚泽院士这样的杰出测绘专家,利用大量公式的计算,包括实际丈量,再结合北斗卫星定位,才能让我们的东风导弹,百发百中。
在许厚泽院士的领导下,中国与比利时、英国、德国,一起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武昌重力潮汐基准,以及我国沿海及东西重力潮汐剖面。
这是由许厚泽院士一手主导的测量工作,其数据精准,让许多欧洲科学家感到叹为观止。
年,许厚泽与各国科学家共同倡议,制定了国际超导重力仪观测的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这个计划旨在推动详细观测研究地球液震,与检测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震荡导致的分裂现象。
年前后,面对国际卫星技术的发展,许厚泽又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卫星测高与中国近海海洋地球物理的应用研究。
许厚泽带领团队利用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海面地形以及动力海洋重力场,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年,许厚泽感觉到自己年事已高,日常工作时感到明显吃力。但即便如此,许厚泽仍以国家大局为重,领导和推动了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提出了一系列重力繁衍理论关键技术的探讨研究。
不仅如此,许厚泽院士相继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达40余名。经许厚泽培养的青年人才,在我国测绘领域早已成为中坚骨干。
虽然对国家有过如此卓越贡献,但许厚泽院士在日常生活中却是非常节俭。根据许厚泽院士的学生罗俊回忆,20世纪90年代中期,许厚泽需要频繁到北京出差,他住在中科院机关楼后面的平房招待所。
普通宾馆一晚要元,而许厚泽院士选择的这家平房招待所只需40元。
还有一次,许厚泽院士赶去上海开会,从招待所打车去机场需要30元。当时许厚泽手里还提着幻灯机,以及一大摞的研究资料。但为了节省开支,许厚泽主动去乘坐机场大巴。
到了北京之后,许厚泽还得意地对身边人说:“打车需要30元,坐大巴只要4块钱,又省下26元。”
不仅如此,许厚泽哪怕去国外出差,为了节省经费,常常吃方便面和一些快餐食品。
有一次,许厚泽去东京大学开会,到了饭点,许厚泽照例拿出两袋方便面,准备泡着吃。没想到主办方安排好了饭局,当其他人去叫许厚泽吃饭时,正好看见许厚泽在吃方便面。
日本主办方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许厚泽已经在国内外享有名气,如此受人敬仰的科学家,晚餐居然是两包普通的方便面,这说出去谁信呢?
许厚泽的所作所为,绝不是作秀,他省下来的钱不是去买车、买房,更不是投资,而是用于科学研究。
他的勤俭节约,更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工作关系,会时常出差。作为必要的社交礼仪,他需要准备几套像样的西服或者正装。
起初,许厚泽去武汉的服装交易市场,花了不到元买了一套西服和皮鞋。因为衣服和皮鞋价格不高,用料也不可能有多好。有一次许厚泽出席活动时,他的那双皮鞋突然裂开,这让许厚泽好不尴尬。
最后,还是许厚泽的夫人杨慧杰女士给丈夫买了几套像样的西服。除了几套正式场合穿的西装外,许厚泽其余的衣服几乎没有超过元的。因为节俭,他也被称之为“平民院士”。
除了节俭,在同事好友眼中,许厚泽还是一位没有架子的长者教授。他非常喜欢与年轻人讨论问题,包括与他们交流一些生活上的琐事。
在家人看来,许厚泽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只要有时间,许厚泽就会为女儿和妻子做饭,承担家务。
在几十载的科研路上,许厚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首先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培养,同时也与许厚泽对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有关。
可是许厚泽院士的年龄,却成为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攻击他的话柄。
说一些欧美国家的科学团队平均年龄非常年轻,可中国大部分科学团队,还是要依靠那些80多岁的老年人带头。
言下之意就是,中国科学家总是习惯倚老卖老,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不退休,霸着位子不让年轻人上来。
那我想问一下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能进入科学院,或者在自己学术领域有过贡献的科学家、教授,其待遇肯定不会低。
他们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而要冲在第一线,做着最苦最累的活?
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想为热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新中国建立至今也不过72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的劳苦大众迎来解放。但因为底子薄弱,相关科研事业全部要推倒重来。
古人云:厚积薄发。意思就是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才能一飞冲天。因此,像许厚泽院士这些奋战在一线的科研工作人员,他们不是为了名利,更不是想阻碍年轻人出头,完全是想为国家倾其所有。
正如袁隆平院士,为更好地培育杂交水稻,让世界所有人都能吃饱饭,他不辞辛劳,每日下地耕作。他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钱和名声吗?当然不是!
我们应该为这些老院士而感到自豪与骄傲,因为他们对国家,对世界,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许厚泽始终奋战在一线岗位,这是常人所难企及的。
新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与许厚泽等相关科研院士坚守科研工作一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斯人已逝,我辈永远不会忘记许厚泽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坚毅如松,老而弥坚。许厚泽院士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严谨求实的学风,更是我等后辈的楷模。
谨以此文,缅怀许厚泽院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