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利时 >> 比利时介绍 >> 正文 >> 正文

真正对无托枪执着的华人国家,不是中国,而

来源:比利时 时间:2022/5/11
治疗皮肤病北京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在近些年的枪械发展中,全世界最重要的几个无托枪装备国家都开始回归有托步枪路线。而且在国际枪械市场上,这些年卖的最好的新型步枪,包括HK在内的AR家族(M16步枪即属于该家族)系列产品,比利时FN公司的SCAR步枪系列,捷克CZ公司的CZ系列产品等等,都是有托布局的产品。

但新加坡的枪械研发却是个例外,它在早年就是M16的用户,在90年代中期之后却自行研制了SAR-21无托步枪,它最新的一代产品BR18还是坚持了无托步枪路线。

新加坡无托步枪的特点来自于它的国情——它是一个全民皆兵、而且只有一个城市的国家。一旦战争来临,它除了有限数量的现役军人,其它被动员起来的参战力量,将全部都会是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过射击训练的普通公民,对于枪械的射击、维护能力都很低下。

从SAR-21到BR-18,新加坡的步枪发展经历,是从造出一把“业余士兵拿到手里就能凑合着打的比较准”的产品,再发展到“能较好的兼顾业余士兵和专业士兵”的产品。

图:M16A1步枪

新加坡总结M16S1(特许生产的M16A1)的使用经验中,总结了一些不利国情之处;后来的SAR-21等步枪,主要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确立的总体设计思路:

M16S1采用传统的觇孔式机械瞄准具,要熟练掌握它的归零和瞄准,特别是实战条件下伴随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快速瞄准,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

图:觇孔的三点一线瞄准要掌握好并不容易

图:机械瞄具的校正归零很麻烦

2、M16S1步枪在领取后必须进行瞄准具归零校正才能打的准。但对于新加坡来说,战争爆发、全民动员,可能只在一夜间、甚至几个小时之间。步枪的归零过程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弹药,这都是不值一提的问题;关键是被临时动员起来的士兵,极可能没有时间和射击场地去进行枪械的归零校正。

3、M16S1步枪的全长较大。虽然全枪重量很轻,但是对于一些身高较矮、并且缺乏锻炼导致上肢力量显著不足的新加坡“草莓“士兵来说;M16S1会出现重心过于靠前,以至于不能良好操作枪械的情况。

  图:气吹原理

图:AR15家族的自动原理决定了它更容易沉积残渣和失去润滑性,需要更强的清洁和润滑才能保持武器的可靠。

4、M16S1步枪的日常保养和完全分解和维护,对于士兵有较高的要求。该枪的气吹式原理导致高温的燃气会携带着火药燃烧的残渣冲刷枪机,导致润滑油迅速变质、蒸发,残渣大量堆积,因此需要频繁的清洁枪机才能保持良好的可靠性。此外它在完全分解的过程中,小插销、小弹簧一类的零碎部件很多;不熟练的士兵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很容易遗失部件导致枪械故障失能。

图:SAR-21步枪

围绕着这四个问题,新加坡在90年代的SAR-21步枪方案论证中,选择了以无托布局来迎合身高/上肢力量不足的士兵;光学瞄准具取代机械瞄准具,并在护木中整合激光指示器,从而最大程度的简化士兵的瞄准过程;瞄准具采用非常简单而且坚固的结构,出厂之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归零措施,调节也非常简单。

图:注意SAR-21的枪机是典型的M16风格+长行程活塞杆。另外它的固定倍率光瞄和枪管是刚性连接的,拆枪保养维护不需要重新校正枪械。

图:AK47也采用长行程活塞原理,但由于它不可调节的总是用过量的燃气推动枪机保证可靠性,因此后坐力和精度都变得很糟糕

在内部结构上,SAR-21的枪机总体设计上参考和保留了M16的设计,以继承它在射击精度和保证枪身不受力(枪机直接和枪管锁死成一体)上的优势。但驱动SAR-21枪机的,不再是来自气吹管的燃气,而是类似西格步枪的可调式长行程活塞——正常情况下,气孔较小,推动枪机的燃气较少,射速较低、后坐较小;在恶劣环境下,气孔调大,可以用更多燃气推动枪机往复,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枪械内泥砂等异物导致的卡壳故障。

图:SAR-21可以很轻易的打开导气活塞调节装置进行清理,这是它追求比M16S1更易于维护的设计点。但这个设计也导致它容易意外解锁,引发枪械故障。

为了进一步减小后坐力,使得缺乏训练的士兵也能有效控制住枪械,SAR-21步枪还通过加长枪机的后坐行程等措施,把射速范围进一步降低到了-发/分钟;它正常状态下的射速(发/分),是其它步枪常见设计值的75%。射速的调节,是通过气体调节装置来实现的。

但是出于多种原因——比如新加坡缺乏独立的枪械设计经验积累,比如无托布局的固有缺陷;SAR-21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又成了后来BR-18步枪设计的出发点。这些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中部分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中国的95/97步枪上:

图:红圈中的按钮是保险,篮圈中的按钮是切换单发、连发

1、无法使用握持小握把的右手去控制快慢机,而必须用左手向后、从枪托底部的两侧去按动快慢机,选择单发或者连发;单、连发的切换反应很慢。

更换弹匣的速度较慢,除了无托步枪固有的不便因素外,也和该枪有空仓挂机、但缺乏快速释放枪机功能有关系。

图:AUG射手抵左肩射击,脸根本无法贴腮到枪托上,无法良好据枪和瞄准

3、传统无托步枪的通病——由于抛壳窗口后移,很难抵住左肩射击。此时射手如果要完成可靠的瞄准动作,就要紧密的把脸贴合在枪托上,堵住抛壳窗口,导致枪械卡壳;如果把脸移开、让出抛壳空间,则无法形成有效的瞄准。这个功能对一般部队来说需要不是很大,但对特种部队来说,几乎是不可接受的。因为特种部队经常要执行室内、巷战任务,很多时候要抵左肩出枪射击。

4、由于击针和释放击针的结构被后移到了枪托的底部,而扳机在枪械的中间;因此无托枪的击发机构中,扳机往往需要拉杆等部件进行延长,而部件的刚性、间隙等因素,很容易导致射击手感的劣化。SAR-21的扳机,就存在明显的行程长、绵软、击发临界点不清晰等问题。

5、拉机柄设置在机匣顶部,为了给手指拉动拉机柄留出足够的空间,导致瞄准基线被抬高,头部暴露面积加大。

从总体上看,SAR-21步枪是一把很适合给缺乏足够训练的士兵快速上手的武器,但是它并不适合要求更高的场合——比如特种部队这样的精锐单位,在城市环境下进行巷战和室内近距离作战。这些作战任务,需要枪械有灵活的附件选择安装能力,有快速的弹匣更换/枪机上膛能力,有灵活的左右抵肩射击能力。但在近20年的全球实战中,发达国家步兵面临最多的就是这一类的作战任务。

图:BR-18的枪机等核心设计已经完全不同了

而原有的SAR-21步枪,其基本结构设计决定了它的改进潜力有限;这导致新加坡又推出完全另起炉灶设计的BR-18步枪,以全新的结构来满足更专业的作战需求。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BR-18放弃了很多原来SAR-21的设计思路。

图:BR-18枪机

BR-18依旧采用了可调式的长行程活塞导气原理,但是它的枪机已经不再是M16风格的了,而是一个全新的独特设计。这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改变,即抛壳方式。主流的枪械在抛壳的时候,都是枪机抠着弹壳底缘右侧的凹槽往后退;退到位的时候,弹壳底缘的左侧就会撞上一个突起的结构;左边往前顶,右边往后拉,弹壳自然就会往右边撞飞,从抛壳窗中飞出去。

图:红圈内的凹槽,就是弹壳排出的地方

BR-18为了解决无托枪在左肩抵肩射击时,抛壳窗口被射手脸部堵住的问题,选择了前抛弹壳设计。因此它的枪机设计就必须更为复杂,弹壳从枪膛退出来后,不是直接抛到外面;而是被移动到枪机的右侧,并在随后枪机复进的过程中,被推入预设的导引孔道和凹槽,向前方被推出去。

类似的前抛壳无托枪并非没有先例,比利时FN公司就研制过F。但这类设计都不可避免存在同一个问题,枪机的结构变得更复杂,抛壳的动作环节增多、抛壳路线受阻碍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意味着枪械的可靠性下降了——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泥砂等异物进入抛壳通道和枪机内部时。

图:BR-18的机匣盖推开之后,枪膛完全暴露在外

但和F相比,BR-18的抛壳路线已经算是非常短了,因此可靠性上的下降没有那么严重。同时BR-18还做了另一个强化设计,它枪机的上方是一个活动的碳纤维机匣盖,只要往后拉动,就能把整个枪膛暴露在外面,非常有利于射手在不借助其它工具的情况下,快速处理一些简单的卡弹、卡壳故障。

图:蓝箭头所指是快慢机,红箭头所指是弹匣释放按钮

在解决了左肩抵肩射击问题后,BR-18对SAR-21其它问题也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比如它在握把的上方,左右两侧都设置了两个拇指拨动手柄,前方是快慢机,调节单发、连发、保险,后方是弹匣释放开关;无论是调节枪械的功能状态,还是要更换弹匣,反应速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图:红圈中为枪机快速释放按钮

而弹匣井后方的按钮,则被设计成了枪机快速释放按钮,这样射手在更换弹匣之后,只要顺势用拇指一按,枪械就能自动上膛,免去了再次拉动枪机的步骤。

同时BR-18的拉机柄,也从机匣的顶部移动到了两侧;在降低瞄准基线、减小头部暴露面积的同时,干净的机匣顶部可以布置更长的导轨,大大提升了附件安装的灵活性。

和SAR-21相比,BR-18放弃了以下这些特点:

出厂后直接可用的特性。BR-18在设计上更强调附件的扩展灵活性,因此它的默认状态是只有安装导轨的。射手固然可以灵活选择瞄准具——从机械瞄准具,到红点镜,到望远式瞄准具都可以;但必然的,瞄准具安装之后的校正工作,就不是厂家能提前做好的了,而必须由使用方自行完成。

图:新加坡是真正的全民皆兵国家,但控枪的社会,新兵、预备役人员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军事射击技能。

2、为了提升枪械可控性、特别是连发可控性而刻意设置的低射速。BR-18的射速从-发,大幅度提升到了-发。目前还没有详细的资料证实,新加坡到底是为了提升火力强度而牺牲可控性;还是为了满足前抛壳设计的可靠性,不得不放弃长行程等设计措施、被迫提升射速的结果。但这必然导致枪械的后坐力显著上升,对于义务役、后备役士兵而言控枪的难度会明显变大。

结语

从SAR-21到BR-18,虽然无托枪的基本布局没变,但新加坡的设计理念却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从强调能在全民动员状态下,即时形成可用战斗力的义务兵武器;变成了一把更适合精锐单位执行高要求作战任务、但对士兵能力和战前准备工作要求也更高的职业军人武器。

在这个过程中,BR-18为了继续采用无托布局,不得不采用少见而复杂的前抛壳设计。设计制造复杂化带来的成本提升还在其次,它对于可靠性的潜在负面影响有多大,目前还严重缺乏时间的验证——这是更能决定它成败的关键所在。

候知健

每份赞赏都是有力帮助,感激不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