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二战史上,希特勒的闪击战,在战争开始的几个月内,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可以说是横扫欧洲,这在人类战争史上可以说是个奇迹。但是,在敦刻尔克陷入德军重病包围的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能够全市而退,可以说是死里逃生,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中的奇迹。
对于这场撤退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战争不是由撤退尔赢得的,当时这次救援中却孕育着胜利。
德军在攻占挪威的同时又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发起了进攻。年5月在德军的攻击下,英法联军有40多万部队,溃退向加莱海峡,最后被以坦克、装甲车为主的德军包围在英法边境的港口小镇敦刻尔克附近大约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当时的情况是十万火急。
阿登山地的德军在年5月26日到6月3日的9天里,天上有飞机的轰炸,地上有坦克、装甲车的进攻、海里还有德军的潜艇、军舰袭击,当时近40万大军成功渡过了加莱海峡,回到了英国本土,这就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中的奇迹,敦刻尔克大撤退。
战争中圆满的进攻能取得胜利,圆满的撤退也孕育着最后的胜利。
从敦刻尔克撤退到英国的40万大军,为战争的下一个阶段保留了有生力量,为消灭德国法西斯,留下了希望。
二战西线地图来源网络从年9月战争开始,到年5月,虽然英法联军没有和德军真正的交火,整体上处于一种假战争的状态。但是英国一直在向法国曾兵,到年5月英国已经向法国派出远征军总兵力已经有10个陆军师,39万多兵力,英军的总司令是约翰.哥特将军。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岛国,军队以海军为主,这39万陆军可以说是英军的陆军主力也是陆军精锐。
战争开始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都是中立国,他们对德国还有一些幻想。法国人认为如果希特勒尊重对中立国的义务和承诺。那么法国的安全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了,只有东北方向,瑞士到卢森堡的几百公里的法。德两国接壤。而法、德边境上法国在一战后就开始修建了,著名的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被称为钢铁防线,钢筋水泥的防御工事,这种防御火力配备,战壕、雷场等等,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还有数十万的英法联军驻扎在这里。法国一度认为万无一失。
二战西线地图来源网络其实英法对中立国的立场,和德国对中立国的态度也是有所忌惮的。英法在战争开始时就曾想,驻军比利时,以防不测。但是比利时认为,英军进驻比利时,会给德军造成进攻的把柄,没有同意英军进驻。
所以英法联军只有计划在,比利时背后屯下重兵,一旦国军进攻比利时,就强行开进比利时,以阻击德军,在比利时境内与德军决战。这里面英法是有分工的,陆上有法军负责,海上的封锁有英国皇家海军负责,英军空军支持法军的陆军战斗。然而战争的走向和英法联军的设想是完全不同的。
二战西线地图来源网络年5月10日凌晨,德军西线的个师的几百万德军,在几千架飞机的掩护下,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同时发动闪电袭击。陆上攻击荷、比、卢的同时,利用飞机轰炸法国的机场等军事目标。在强大的德军的闪电攻击下,荷、比、卢军队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这样比利时只有向英法要求援助。这样英法做的计划开始实施,英法军队迅速开进比利时,构筑工事,阻击德军的进攻。
但是这个方向的攻击只是希特勒骗人的佯攻,就是为了引诱英法联军,进驻比利时,把英法联军引向北部,以便德军控制中部的阿等山区,才是他们的主攻方向,这里集中了德军的主力集团军。有两个坦克集群,古德里安19装甲军和隆美尔的装甲军是进攻的矛头。
二战西线地图来源网络阿登山区在卢森堡、比利时与法国的交界地区。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山高林密,悬崖陡峭,道路崎岖,对于坦克、装甲车来说在这样的地形里前进是十分凶险的。所以法军在这个方向上部署的兵力很少,只有一个集团军。
但是阿登山地后面就是一条河流,过了这条叫马斯河的河流,就是法国北部高原,西南多公里就是法国的首都巴黎。向西公里就是加莱海峡。德军只要越过阿登山区,那么所谓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就毫无意义了。希特勒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在这里作为突破口,集中主力坦克、装甲军群突袭这里。
卢森堡是这里最为弱小的国家,他们的军事防御形同虚设。在阿登山区的进攻,古德里安的坦克军群面对的是,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一扫而过。在这里德军要克服的是复杂的地形,恶劣的天气。阿登山地道路崎岖,只能通过一辆军车,古德里安的坦克、装甲军车就像一条钢铁巨龙,蜿蜒在阿登山谷里,长达多英里,主要一辆军车出现故障,就只能推下山谷,后面的军车才能前进,如果英法联军在空中用飞机轰炸,陆上再进行拦截,德军将没有还手之力。但是德军没有遇到任何效的拦截和攻击。
在战线的南端,绵延多公里的马奇诺防线上,德军也是进攻,也是炮声隆隆,正面防御的25个师的英法联军正在庆祝没有防御的胜利。
古德里安来源网络5月15日凌晨,法国总理雷诺直接在电话里向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通报战况。当时的雷诺都绝望了,连声说我们失败了,我们失败了。德国军队绕过了马奇诺防线,已经度过了马斯河,正向前快速进攻。丘吉尔也是一脸的茫然,目瞪口呆。
图片来源网络丘吉尔刚刚上任首相不久,对陆路防线还不是很清楚,他要考虑的已经不是,战争胜负的问题了,胜利已经属于希特勒,属于德国人了。他要考虑的是在法国境内的40万,英国精锐之师,怎么才能逃过一劫。
古德里安的突破法军在马斯河上的防线后,向南可以支取法国首都巴黎,向西就是加莱海峡。这时候的德军已经没有任何的阻挡了。古德里安没有向巴黎进攻,而是杀向了大海。
图片来源网络5月20日德军攻到了英吉利海峡,这样英法联军40万的部队被包围在了法、比边境的狭长地带。就像一个大口袋,袋子的口就是大海的方向,过了大海就是英国本土。而古德里安指挥他的装甲军团还进一步的收紧袋子。
5月24日德军已经距敦刻尔克只有16公里,这时的英法联军距敦刻尔克还有30多公里。哪里是英法联军唯一可以利用的港口。作为指挥官的古德里安,清楚地看到,只要占领了敦刻尔克,封住这个口袋的口,英法联军就将被消灭。真可谓是探囊取物。他兴奋地站在装甲车上,指挥他的部队全速攻击前进。
图片来源网络就在古德里安要全速进攻的时候,德军最高统帅部来电,命令德军停止进攻,就地修筑工事,转为防御。
古德里安和他的指挥官们,看了电报,面面相觑,连忙追问谁下的命令,简直是愚蠢。得到的回答是元首亲自下的命令,不得违抗。
这个命令正是希特勒本人的命令,他是在5月24日,视察了前线部队,听取了各方面的汇报后下达的这个命令的。
图片来源网络就这样给了英法联军抢占敦刻尔克这个唯一的港口的时间。在抢占敦刻尔克的同时,修筑了防线,以阻止德军新的进攻。
5月26日丘吉尔命令立即实施“发动机计划,英国组成了专门的后撤指挥部,调集一切能调集的舰船,集结在英国南部,组成编队,转运英法联军。英国的战斗机在敦刻尔克上空进行空中掩护。
图片来源网络英军的最高指挥官是约翰.哥特将军,他在英军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指挥才能也是很高的。但是他的军事理念还是停留在,以往的阵地战阶段,对坦克、装甲车的作战是一窍不通的。目前他要考虑的是,40万英国精锐的前途和命运。他是要为英国负责,要为40万将士负责。在撤退的过程中他一直思索,如何撤?撤到哪里?
最后他把目光定在了敦刻尔克,他和参谋人员在一座发动机房里制定了撤退计划,并且发给了首相丘吉尔。
篇幅有限,请看下集,内容更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