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清流工作室
作者
周淼赵妍
培育钻石,英文名为labgrowndiamond,因其在外观、晶体结构及化学成分等方面与天然钻石相同,而价格上比天然钻石便宜不少,逐渐被包装为“克拉自由”。
虽然在大多数消费者甚至珠宝从业人员那里,培育钻石仍是个陌生词;但“克拉自由”这阵风率先刮进了二级市场。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生产国,也几乎垄断了全球HPHT法(高温高压技术)生产的培育钻石。
年全年,“培育钻石”概念的黄河旋风(.SH)、中兵红箭(.SZ)涨幅分别高达%、%;更为引人瞩目的是力量钻石(.SZ),这家公司如一匹黑马,在上市仅3个月后,市值就翻了十几倍,股价最高达.64元/股(后复权);
年,力量钻石股价仍在高位徘徊,并在8月一度创出元/股新高,较20.62元/股的发行价涨超20倍。在此期间,上市不满1年的力量钻石还再度募资40亿拓产。
券商机构一度将培育钻石行业参照新能源进行比对。据券商研报,国内上游制造商生产的培育钻石原石95%流向印度进行人工打磨、切割、加工,加工完毕后经终端多家零售品牌购入并出售给消费者。其中,美国仍是培育钻石最大消费市场,而国内培育钻石兴起晚,整体市场消费占有率及渗透率较低,发展预期乐观。
在培育钻石行业大爆发的年,“黑马”力量钻石业绩也呈翻倍增长,其中来自培育钻石业务的收入达1.97亿元,同比暴增4倍左右。年以来,力量钻石业绩持续爆发,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达6.74亿元同比上涨95.97%,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上涨.25%;
但是,培育钻石的市场需求,或者说力量钻石在培育钻石业务上的业绩暴增,是真实的吗?
虚构海外客户?
力量钻石的培育钻石业务,客户都有谁?
根据IPO招股说明书,据今年6月30日、8月1日发布的定增材料,以及监管回复函,一个重要客户是河南龙织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河南龙坊织”)。
根据公告,河南龙织坊在年与公司合作,在年实现.36万元销售额,占比4.55%,成为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并在年第一季度又与公司产生了.76万元的销售额,占比2.21%。(力量钻石在年半年报、年三季报中均未提及公司前五大客户的具体名称、产生的收入及占比等交易信息)
河南龙织坊成立于年4月,注册资本万元。这位客户,是在与力量钻石合作的当年,也就是年4月才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了“工艺品、珠宝首饰”等销售范围。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力量钻石称河南龙织坊最终客户为海外培育钻石加工商,分布于印度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根据此前披露,三者的交易模式是,龙织坊作为力量钻石与海外终端客户的中间商,为国外客户提供行程安排、寻找货源、验货、谈判、付款、报告等采购相关服务;
在力量钻石与终端客户协商认成交价格后,再由河南龙织坊与力量钻石按成交价格签订采购合同、完成付款和发货报关流程。也就是说,在交易过程中,河南龙织坊仅提供交易协助服务,从交易中赚取出口退税的利润。
在附注中,力量钻石提到,出于贸易便利性考虑,海外钻石加工商,通常在香港等地设立贸易公司。河南龙织坊的下游客户,均为印度等海外钻石加工商控制的贸易公司。
来源:问询回复函
但清流工作室核查发现,上述河南龙织坊的下游客户,与这些表格中所列的“海外钻石加工商”,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力量钻石所言。
比如,下游客户中注册在香港的贸易公司KYRAHSTAR;经查询香港公司注册信息,该公司已在年注销。
而另一家marsventurelimited,成立于年;其股东是一名印度的个人股东。
但按照力量钻石所称,控制KYRAHSTAR、marsventure的是印度钻石加工商LaxmiDiamondPvt.Ltd;而清流工作室核对了公司名称、工厂地址一致后,向LaxmiDiamond集团及其香港子公司确认。LaxmiDiamond香港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对前述两家公司被认为是受LaxmiDiamond控制进行了否认,表示并不知道香港贸易公司KYRAHSTAR和marsventure;而LaxmiDiamond印度总部则非常明确的说,自己在香港仅有一家分公司为LaxmiDiamond(HK)Limited。最为关键的是,LaxmiDiamond集团是一家只销售天然钻石的公司。
河南龙织坊到底从哪里找来的下游客户KYRAHSTAR和marsventure?为何要声称它们是印度老牌钻石加工商LaxmiDiamond集团控制的贸易公司?
无独有偶,河南龙织坊终端客户的SHAYONADIA,按照上述力量钻石的披露,控制方为印度钻石加工商“PRAGATIFASHION”。清流工作室遍查印度公司注册、GST注册,并结合海关数据平台等一一对应发现:
SHAYONADIA,从印度工商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