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布鲁塞尔11月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驻欧盟记者鞠辉)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中,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的戴庐可技压群雄,夺得全球总冠军。当地时间11月5日,身在比利时的戴庐可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独家专访,畅谈他与汉语、与中国的不解情缘。
本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吸引了个国家个赛区的名青年选手参加。历经全球入围赛、洲际突围赛、全球半决赛的层层选拔,戴庐可代表欧洲赛区晋级总决赛。受新冠疫情影响,总决赛在“云端”举行。经过“我的中国故事”“同呼吸共命运”“巅峰对决”三轮角逐,戴庐可凭借过硬的中文功底和优异的临场发挥成功折桂,他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二位赢得“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的比利时选手。年,同样来自鲁汶大学汉学系的郝菲,曾代表比利时获得过第八届“汉语桥”比赛全球总冠军。
荣获第十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的比利时选手戴庐可。(图片来自“汉语桥”官方平台)
赢得本届“汉语桥”大赛桂冠,戴庐可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真的是惊喜,没想到自己能够‘一站到底’。”戴卢可说,“比赛非常激烈,来自五大洲的顶尖选手个个身怀绝技,我对他们心怀敬佩,也从比赛中学到了很多。”他谦虚地表示,“在所有的参赛选手中,我的中文口语可能不是最溜的,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不是最深入的,我只是用自己的话说出了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这一点也赢得了大赛评委们的一致赞许。例如,在推荐自己喜爱的中国文艺作品环节,戴庐可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联想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追逐梦想的步履不停,急于成长却与父母渐行渐远。面对这一困境,戴庐可表示,“一味沉溺在时间带来的无力感中,不如调整心态,让自己成长的速度快过父母老去的速度。直面长大,直面老去。”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现场评委和嘉宾纷纷表示“感同身受”。
戴庐可年出生于比利时弗拉芒大区历史古镇比亨豪特的书香门第。他的外祖父是一位精通多种语言的教师,退休后出于兴趣开始学习汉语,也时常教年幼的戴庐可学说一些简单的中国话。那时,小戴庐可虽然对遥远的中国一无所知,但他的内心深处已经悄然埋下一颗汉语的种子。
随着年龄增长,戴庐可爱上了旅游,不仅遍访欧洲大陆,还去过欧洲以外的全球很多国家。他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喜欢用脚丈量异国的土地,用眼欣赏别样的风景,用心认识不同的人。”一次跟随家人游览中国的短暂之旅,给戴庐可留下了深刻印象,“繁华的都市,壮美的山河,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可口的美食,这一切都让我目不暇接,叹为观止。”高中毕业时,戴庐可毅然选择报考著名的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尽管家人和朋友都认为“学中文比登天还难”,生性外向开朗的戴庐可却乐在其中。练发音、写汉字、背课文、看新闻,大学四年里,他每天遨游在中文的海洋里,“如鱼得水”。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