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底,市场调研机构Omdia公布了最新的全球电视市场数据——年第二季度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三星。而在去年年底,海信的位置还排在“第四”。海信与三星市场份额的差距也就此一举缩小到7个百分点。
“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海信用最新的收获,形象地诠释着这一企业生存最基本的法则: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在危机的压力之下加速“进化”,甚至“逆袭”。
但要讲清楚海信“逆袭”的故事,疫情并不是一个最恰当的叙事窗口。一切,可能要从年开始。
就是在那一年,海信将“大头在海外”上升为战略目标。就像这个直白的表述本身一样,支撑海信的信念是朴素的。那是中国入世的第5个年头,全球市场像一片巨大的蓝海充满“诱惑”。而国内市场与洋品牌的较量则让它充满了信心,它相信自己可以像曾经学习、追赶的对象“索尼”“三星”那样,在全球获得成功。
这不只是海信的选择,那个时段几乎所有国内的行业龙头都高调地提出了国际化的目标。但十多年之后,回头再看,真正兑现的凤毛麟角。应该说,作为全球市场的后来者,很多企业都低估了全球化的难度,包括海信。
国内经验的水土不服,自主品牌与OEM之间的利益取舍,当地消费者固有的偏见,更别说文化的差异……一个个难关横亘在前。与很多企业不同的是,海信一次次地跨了过去。
是什么让海信一路闯关?答案同样很朴素:“本土化”。在海信看来,全球化和本土化就好似一枚硬币的两面。要成为全球化的企业,就必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