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利时 >> 比利时资源 >> 正文 >> 正文

学生时代的地理迷思非洲为什么会有两个

来源:比利时 时间:2023/6/9

环球情报员

来源

环球情报员、国家人文历史

在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有一条大河蜿蜒流淌而过,几乎横贯非洲大陆中央地带,即刚果河。如果以流量而论,刚果河是世界上仅次于亚马逊河的第二大河流,其所流经过的地域也拥有仅次于亚马逊雨林、被誉为“非洲之肺”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

刚果河流域

如今,刚果河流域有两个以“刚果”得名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较小的名为“刚果共和国”。不仅国名相同,官方语言都是法语,这两个国家的首都也近在咫尺,金沙萨和布拉柴维尔隔河相望,是世界上相距最近首都。

两国首都距离仅1公里多,为世界上距离最近的首都(除罗马和梵蒂冈)

为了方便区分,国际上一般会在“刚果”之后附上其首都缩写,分别称“刚果(金)”和“刚果(布)”。

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同名现象产生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两个刚果在非洲的位置

黑暗黎明:早期西方殖民入侵

构成现在两个刚果国家的民族并不唯一,相反多种多样。虽然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但不少民族却都属于使用“班图语系”的“班图人”这一更大的族群概念。

班图人的扩张

班图人原本并不是刚果本地居民,公元前两千年左右才从刚果盆地西北方陆续跋涉进入刚果内部并定居。最迟不晚于14世纪,现在的刚果河河口地带出现了部落联盟性质的刚果王国。不过,由于刚果古代历史上缺乏文字记录,因此,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的刚果历史并不怎么清晰。

随着新航路开辟,刚果王国的历史进程迅速被远道而来的葡萄牙打断。15世纪后期,为了开拓外部市场及获取更多香料,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率先朝着无边无际的大海进发,正式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探险家在非洲其他地方刻画的标识

年,葡萄牙航海家迪奥戈·卡奥沿着非洲西海岸不断航行过程中,凭借着水中泥沙含量判断出附近有一条大河,同时发现水中含盐度极低,简直等同于淡水。当迪奥戈驶向海岸后发现了一条流量巨大的大河,即刚果河。迪奥戈上岸后,特地立柱为证,宣示了葡萄牙的主权。

迪奥哥抵达刚果河口

迪奥戈及其船队,便是有史以来最早来到刚果的西方人,而刚果也因为被西方人发现,导致无数黑人被罪恶的三角贸易贩卖到美洲大陆。

曾兴盛一时的刚果王国在欧洲人到来后迅速衰败,大量黑人被卖到美洲。

不过,囿于刚果盆地内部的荒蛮险阻以及时代科技限制,当时欧洲人鲜有成功深入内地并安全返回的,因此刚果盆地内部详情长时间内并不为众人所知。葡萄牙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仅限于在刚果河入海口附近设柱立石,并没有建立稳定的殖民地。

除了葡萄牙外,法国也积极进行非洲殖民。年,法国派人在刚果河口北部的卢安果建立了天主教会。不久后,法国政府又进一步在现在的刚果河口附近的沿海地带建设军事基地,逐步向内陆渗透。

刚果河流域的王国。

进入工业时代后,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开拓外部市场和获取工业原材料,对非洲产生了比以往更大的兴趣。19世纪70年代,一位名为史丹利的探险家成功溯刚果河而上,发现了位居非洲心脏地带的刚果盆地。

至此,整个非洲大陆基本上完全被西方列强所探索。

年地图上的非洲大陆中央还显示为未探索区域。

而先前在刚果河出海口立碑的葡萄牙,则并没有选择溯河而上继续深入内地殖民,反而选择在刚果河南岸沿海地带着重经营自己的安哥拉殖民地。

年,一位名为布拉柴的海军中尉代表法国政府和地方土著势力签订了条约,获得了当地的统治权。布拉柴在往内陆探索过程中,在濒临刚果河的某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基地,后来法国地理协会以布拉柴的名字将该地命名为“布拉柴维尔”,也就是当今刚果(布)的首都。

利文斯通瀑布(又译李文斯顿瀑布)落差过大,无法实现上下游通航,法国和比利时不约而同在瀑布上游兴建城市。

深入腹地:对刚果河流域的探索

不过,葡萄牙和法国并不是唯二对刚果产生觊觎想法的国家,和利奥波德二世治下的比利时对刚果的殖民掠夺相比,前两者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19世纪工业革命出现后,刚独立的比利时由于煤炭资源丰富,走上了工业发展的快车道。比利时钢产量大幅上涨,年代达到10万吨,其制造的工业设备已出口到世界各地。然而,小国寡民的比利时,却并不能让当时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满意。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不甘其领地仅限于狭小的比利时一地,因此一心试图进一步获取自己利益。不过当时的美洲、亚洲、大洋洲已基本被瓜分完毕,反而非洲内陆大多数还是未经开发的领域。

当史丹利还在非洲探险的时候,利奥波德就急不可耐地成立了“国际非洲协会”,专门负责非洲内陆的探险。利奥波德二世听说此事后,等史丹利从刚果返回,便立即将其招揽进自己的协会,并给予了不少投资。不久后,史丹利在利奥波德二世的授意下,再度进入刚果河流域勘察,而且还建立了数十个定居点和贸易站,并确立了主权所属。为了向利奥波德二世致敬,将处于刚果河中游的金沙萨命名为“利奥波德城”。

柏林会议的召开表明列强开启了瓜分非洲的热潮

但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河流域的殖民,也引起了法国和葡萄牙等国的警觉和不满。为了与比利时竞争,利奥波德城对岸的布拉维柴尔开始大规模兴建起来。年底到年上半年,为了进一步划分各国在非洲的殖民权益和势力范围问题,刚统一不久的德国邀请了包括英、法、葡、美、西、俄等在内的14个国家于柏林召开会议。

年欧洲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地

这次柏林会议深入探讨了瓜分非洲的诸多问题。经过多方协商,利奥波德二世成功得到了与会各国对建立刚果自由邦的赞同,并且和法属刚果正式划分了边界,从此非洲版图上出现了分属不同国家统治的两个刚果殖民地。

值得注意的是,柏林会议后法属刚果(以及法属赤道非洲)的首府定为布拉柴维尔,但由于西方人对刚果早期的认知基本停留在河口地区,对内陆鲜有挖掘,因此比属刚果自由邦的首府设在了下游河口城市博马。

贪婪掠夺:比利时国王对刚果的殖民

刚果自由邦建立后,列强指定利奥波德二世担任其国王。严格来讲,尽管利奥波德二世是比利时国王,但这时的刚果自由邦性质却是他的私人领地,由国王进行专制统治。随着对刚果盆地内部的认知加深和连接内陆的交通设施逐步完善,利奥波德城作为上游和下游货物中转点的地位逐渐凸显,并逐渐升格为首府,最终形成了两地首府隔岸相望的局面。

年金沙萨(利奥波德城)-马塔迪铁路建成,刚果河上游货物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到马塔迪后通过河运出海。

此时英法等国的部分殖民地(如加拿大),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治和三权分立制度,而且当时比利时国内的民主化运动也此起彼伏。与这些相比,刚果自由邦的政体无疑是历史的倒退。利奥波德二世获得幅员辽阔的刚果盆地后,迅速对其展开了血腥的殖民掠夺。尽管他口口声声表示自由邦将致力于抵制奴隶贸易,提高当地发展水平,但实际上,刚果人民却陷入了更大的苦难。

橡胶在汽车和橡胶轮胎发明后,不但价格迅速攀升,需求量也大幅上涨,而刚果正是橡胶的重要产地。贪婪的利奥波德二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好机会,因此他迅速采取措施压榨当地人民以获取这种新型工业原材料。

比利时人把当地的妇女、儿童或老人挟持为人质,逼迫其他人前往采集橡胶,采集者只有完成了一定的量才能带走他们的亲人。然而这还不是最残酷的,利奥波德二世为了收集橡胶,甚至会将完不成任务的刚果人的手臂砍断。除了收集橡胶外,修建刚果铁路过程中,刚果人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据说每铺设一块枕木,便有一个刚果人死去。

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犯下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当时也不乏具有正义感之士站出来揭露他的罪行。在外部舆论压力之下,年,利奥波德二世被迫放弃了自己对刚果自由邦的所属权,将其转让给比利时政府统治,废弃了之前比较残暴的政策,给予较为温和的统治。同时刚果自由邦也改名为“比属刚果”。

年,把利奥波德二世比喻成缠绕着黑人的橡胶藤的讽刺画。

法属刚果则被纳入法属赤道非洲联邦管辖,由于法国在当地兵少将寡,所以以“绥靖”政策为主,虽然偶尔也有武力征服,但总得说来并不如刚果自由邦那样血腥。

有鉴于此,在二战期间,法属刚果甚至选择加入了自由法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奋战,而布拉柴维尔也一度是自由法国的象征性首都。法比两国对刚果人的分治,也在地理之外,另外造就了这两块殖民地在政治上的隔阂,最终使得两国在二战后民族独立热潮时,没法建立个统一的国家。

庆祝刚果(利)独立的标语

二战以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主化浪潮和民族解放浪潮,英法比等老牌殖民列强对自己属下殖民地的掌控力越来越弱。刚果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在此间得到觉醒,反抗帝国主义势力殖民的斗争此起彼伏。

比属刚果和法属刚果分别于年6月和8月宣布独立。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国家最初的国号均为“刚果共和国”,并且几乎在同一时间加入了联合国。世界上为了区分这两个同名国家,便会在其国名之后附上首都简称,刚果(利)和刚果(布)。

两国独立后,亦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刚果(布)奉行亲苏的社会主义,一度更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后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国内形势变化,90年代实行多党制,恢复使用“刚果共和国”的国号。但后来在年,因总统候选人之间的争执,引起了内战。内战不仅导致近万人死亡,也撕裂了社会。

时至今日,刚果(布)的政局和社会仍不能完全稳定下来,时有战乱。图为年,逃离战争地带的难民。

由于曾长时间是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领地,刚果(利)的殖民气息很重,渗透社会各领域,包括首都称为利奥波德城。为了清除殖民遗迹,以及防止和对岸国家混淆,通过政变上台的蒙博托总统将首都更名金沙萨[国际上改称刚果(金)],国家改名为扎伊尔共和国。他在任时贪污腐败现象引起人民严重不满,最终被国内反对势力和国外势力联合推翻,并恢复了“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号。

导致蒙博托的统治被推翻的“第一次刚果战争”,叛军获得东边邻国的支持。

尽管两个国家都以刚果为国名,且各大族群语言相似,但长时间内均以部落联盟形式存在,并没有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

更何况,刚果盆地内的大小民族对于实现国家独立解放的目的虽然基本一致,但对于如何团结一致、如何分配利益,因民族隔阂而始终难以达成共识。这也使得两个刚果从古至今就没有诞生过一个统一的民族主义情绪。事实上,早在19世纪,刚果人反抗外来侵略时就出现了各自为战的现象。

刚果反对军在第一次刚果战争被卢旺达扶持,但扶持上台的总统对卢军不肯搬离产生猜忌,强制驻军撤出,引发的第二次刚果战争牵涉多国,人民流离失所。

既然两个刚果独立前后,并没有衍生出一个凌驾于两个刚果之上“大刚果”民族主义情绪,且两个国家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刚果(金)作为面积更大的国家,民族成分复杂,国内分离势力强大,内战、混乱频发,连国内形势都没搞定,那么即便对隔壁有什么领土想法,也无法付诸行动。

历史上,列强无视非洲民族分布而肆意划分疆界的例子不在少数,也因此引发了不少非洲国家在独立之后的分裂问题和国际纠纷。不过,对两个刚果而言,虽然它们都以刚果河得名,也以刚果河为国界,但当下的两国,总体上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