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利时 >> 比利时资源 >> 正文 >> 正文

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运动的根基是什么论城市崛

来源:比利时 时间:2023/3/17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大思想运动奠定了欧洲近代文明。

文艺复兴,是中世纪晚期发源于意大利半岛的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后扩展至整个欧洲各国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从14世纪开始,持续到16世纪。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提倡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结果是西欧文明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一个个海洋大国由此崛起。

宗教改革,是从16世纪开始,起源于德意志,进而传播至整个西欧各国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相比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要求更为广泛,从文化到政治经济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继而产生了脱离罗马教会管辖的各派新教。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了“民族教会”和“廉价教会”的主张,反对罗马教会的神权控制以及经济掠夺。这场改革虽然引发了欧洲各国长达百年的宗教战争,却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一个个民族国家由此形成,并迅速崛起。

启蒙运动,最初产生于英国,随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以及俄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从十七世纪后期开始,持续到十八世纪末。这场运动,提倡的是理性,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主张。

启蒙运动,虽然产生于英国,但其中心却是在法国。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普及文化教育,反对知识垄断;提倡自由民主,反对专制暴政;提倡天赋人权,反对思想压迫。这场运动,构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思想体系,奠定近现代各国的政治结构。

城市崛起的前提是农业革命。

城市实际上是近代才出现的词汇,在古代社会,东方社会一般称之为城池,而西方社会则称之为城堡。其功能是政治的,目的为了保护地主贵族私有财产的安全。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织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在这个定义中,城市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便是人口的增长。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在严格定义下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其所谓的城市实际上就是封建领主的私人城堡。居住在城堡中的市民实际上是封建领主的工奴,目的是为了满足封建领主的个人需要,进行手工业生产。

在公元十世纪之前,大部分的欧洲农民还不曾拥有一把锄头或者类似的农具,金属农具极为稀少。欧洲的农业生产极为落后,人口十分稀少,这个时候的欧洲人口大约在两千五百万左右。

其根本原因在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首先是欧洲大陆地理纬度相对较高,气候较为寒冷;其次是地形复杂,西欧诸国林立,人口无法集中,人口增长以及生产技术的经验累积都非常缓慢;最后是文明中心的缺乏,原本强大的法兰克帝国走向了分裂,缺乏强大的帝国组织高效率的社会生产。

直到公元年,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变。其改变的根本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阿拉伯帝国走向衰弱并且瓦解,阿拉伯世界频繁的战争使得大量的人口逃往欧洲避难,给西欧社会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其次是气候环境改变,从英格兰南部到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是一片巨大的、富饶的、湿润的冲积平原,随着气候变暖,冲积平原上的冻土消融,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

最后是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从十世纪起,在遥远的东方,北宋王朝已经完成了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古文运动,中国的南方得到迅速开发,一个个港口城市迅速崛起,海上丝绸之路十分繁荣,东西方贸易使得意大利经济发展强劲,罗马教会的权力得到加强,神权替代了世俗的帝国,统合了西欧社会的力量,推动了土地的开发。

从公元年开始,直到公元年,在这两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广阔的欧洲大地得到了充足的开发,迎来了欧洲社会第一次农业大革命。农业革命,带来了土地开发,带来了大量的空前丰富的粮食,并由此引发欧洲人口的爆炸式增长。

在这两百年的时间,欧洲的人口翻了五倍,从两千五百万左右,增长到一亿两千万左右。而十三世纪的中国,南宋大约是八千万人口、金国大约是六千万人口、蒙古、西夏、西辽、吐蕃、大理、交趾这六国的人口规模大约都在一百万至三百万左右,整个中国的人口约在一亿五千万左右。

而唐朝时的中国,人口规模大约是六千万到八千万左右。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古代中国,战争比较频繁,因为兵灾,人口的波动非常大。但总体来说,中国的人口增速并不快。在元朝实现大一统之后,中国的人口规模是八千万左右。

这样的对比,意味着什么?这说明了一点,欧洲的中世纪并不黑暗,其人口增速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中国。人类文明发展的直接表现就是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生产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同时期的中国,只有长江以南得到充足的开发。欧洲,无论是从土地的开发规模上,还是从人口增长速度上,都超过了同时期的中国。

正是人口的爆发式增长,推动着欧洲城市的崛起。

从公元年到公元年,欧洲人口爆炸式增长,使得欧洲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人地矛盾,由此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历史现象:

其一,欧洲大陆上兴起了大大小小的公国、王国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政权,各个封建领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爆发了长期的战争。这些封建领土因为土地开发和人口增长,政治实力增长,迅速崛起后,罗马教会的世俗政治权力下降,无法约束各国之间的战争,只能用呼吁的声音,组织十字军东征。一切战争的性质都是为了掠夺,十字军东征就是为了向东方输出不断增长的人口,抢夺东方的土地。

其二,遥远的东方,火药自唐朝中期问世之后,中华文明就开始向大陆扩张时代海外扩张阶段迈进,港口城市崛起,昔日不能开发的南方、东北、草原、高原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到了南宋时期,基本上开发完毕。这个时候,需要国家统一并对外扩张。相比东方大一统帝国的强大,西方的实力就较为弱小了。蒙元帝国的三次西征,像汉唐一样,不断地将东方的民族向西方驱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波动。

其三,这个波动非常大。首先是东欧平原间接处于蒙元的统治之下,其次是来自东方的奥斯曼土耳其人摧毁了东罗马帝国,并将版图推进到中欧维也纳城下,最后是十字军东征宣告彻底破产,东方传播而至的黑死病蔓延整个欧洲大陆。

欧洲人口爆炸式增长,正是需要扩大版图,增加耕地的时候,却遭到了东方文明的挤压,生存空间不仅没有拓展,反而不断萎缩。奥斯曼帝国崛起后,更是垄断了东西方贸易,不断打击欧洲。阿拉伯世界的海盗以合法的身份存在,在十三世纪至十四世纪,频繁地掠夺欧洲沿海地区,大量的欧洲人口被贩卖,成为奴隶,白奴充斥着东方的奴隶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带来了三个结果:首先是不断膨胀的失去的土地人口充斥在欧洲的乡村之间,封建领土不愁没有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对农民的压榨越来越沉重。其次是欧洲各国各封建领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战争更加频繁而残酷。最后是东方的各种技术发明传播至欧洲后,进一步加快了其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其人口的膨胀。而火药技术的传播,让欧洲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庞大。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战争,演变成为了农民之间的战争,促使民族国家在战争中诞生。

残酷的战争以及封建领土的压榨,使得大量的农奴向城市逃亡,而城市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手工业生产,以满足战争对兵员和武器以及其他军需物品的需要。中世纪的欧洲,推行的是封建采邑制度,也就是说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一些非常大的封建领主,自己有庞大的庄园和城堡,安全问题基本上是有保障的。

而一些中小封建领主,庄园小,或者干脆就没有庄园,更不要说城堡了,只有少许的一些土地。那么这些中小封建领主只能聚集在一起,通过共同的财力建立起城堡。为了增加财富,他们还会庇护一些商人,并且让他们的城堡具有市集的作用,从而能够征收到一些商业税收。

这些中小封建领主同他们所庇护的商人一起,为大的封建领主国王或者大公提供军需物品的生产,从而在频繁的战争中积累起大量的资本,进而向资本家的角色转变。

城市崛起后,近代欧洲的三次思想运动,实际上就是城市与乡村在争夺人口。

欧洲人口爆炸式的增长,使得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以不同的形式涌入城市,以谋求生存。上面所介绍的是欧洲大陆的现象。而在大不列颠的英国,在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英国从十世纪开始,就有了圈地运动的征兆,在欧洲的第一次农业革命爆发后,圈地运动不断加快进程,大量的人口不断被赶进城市。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从事工场手工业生产,为工业生产的发展累积了经验。而最初的手工业工场,基本上都是初级的对各种生物资源进行改造的加工。如毛皮加工、纺织业、木材加工、海鱼的加工。对各种生物资源进行加工,就是为了改变其原本的生物属性,改变其作用,从而保存起来。这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兴起和物资的累积。

从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容看,无一不是反对罗马教会的神学统治,无一不是在争取个人的自由。自然科学的兴起就为反对神学统治创造了人文条件,而争取个人自由,实际上就是要打破罗马教会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对个人控制,让那些处于罗马教会控制下的农民挣脱束缚,涌入城市,为城市的手工业生产提供更为廉价而充足的劳动力。

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因为地处地中海北岸,东西方贸易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的崛起,继而产生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那么,文艺复兴扩展到整个欧洲大陆,则是因为自然科学的兴起和生产资料的累积是广泛地存在于整个欧洲大陆的。

实际上,欧洲的兴起与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及重商主义的关系,根源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手工业生产累积了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要实现其价值,必须将物资变成商品给卖出去。这才是欧洲重商主义的起源。

然而,重商主义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价值,西欧社会对香料的需求,也仅仅是为了保存食物。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就必须供应大量的商品粮,食物的储存技术就成为了需要。而不断积累的物资,散发出去的途径是为王权战争提供军需品,可这并非是商业。

所谓商业,实际上只是发生在各个城市的内部,增加城市人口才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欧洲社会对于商业的限制远远超过了以重农抑商著称的古代中国。诸国林立,频繁的战争之下,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所设置的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商业的流通。

增加人口,扩大内需,就成为了城市的根本需要。这个需要,就是近代欧洲三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的根基。如果说城市的崛起是农业革命后,人口爆炸式增长,进而在耕地缺乏下的条件下,不断涌入城市的结果。那么,城市崛起后,对人口的需要,就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

从一定角度来说,正是整个欧洲对商业的限制,正是层层的贸易壁垒,推动着城市的进一步崛起。相比同时期的中国或者是其他文明国度来说,欧洲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是十分落后的,其思想的封闭与保守,专制与压迫,非常严重。

这本应该是一个弱势,却因为工业时代的到来,继而转化为优势。城市人口增长与内部商业的发展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意味着工商业城市决定国家命运的时代到来。与此同时,文明发展更为快速,社会更加民主自由,商业更加开放的中国,北宋王朝的城市,却因为这些优势,导致商业城市对人口并没有多少需要,对农村的经济依赖过于严重。

大一统的中国,内部商业畅通,每一座城市的物资都能很快的散发出去,农村的物资也能够迅速地汇聚到城市。商业城市的物资无法积累,对于商业城市内部的需要就没有那么重视,对增加城市人口并无多大需求。宋朝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却因为这个优势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崛起,城市并没有形成内部的良性循环。

这就决定了城市与乡村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城市只是在充当各个乡村之间货物的集散地,没有发挥出城市作为手工业生产中心的功能。城市手工业经济,瓦解乡村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依靠的就是对人口的需要,迫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的农业国家,为了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实现城市化工业化。所采取的政策,都是让城市与乡村之间产生结构性的对立,并在政策上向城市倾斜,迫使无数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充当廉价的劳动力。这不仅推动着城市的崛起,更瓦解了农村几千年的自然经济模式。

从中世纪到近代,欧洲农村最底层的农民,都是处于教区制度的管制之下,农民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这些农民们在虔诚的信仰下,甘愿忍受一切苦难,对于逃离农村进入城市,不敢想也不敢做。

城市需要人口,就必须要解决这些农民们思想上的问题。城市就一定好吗?这不一定的。这些农民们进入了城市,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同样被资本家所剥削压榨。城市的资本家们,得让这些农民们相信,城市的空气都是自由的。

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就是为城市争取农村的劳动力造势,将教会加给农民的苦难不断放大,将城市的美好不断放大,将逃离农村进入城市的行为不断给予高大上的评价。也就说,只要进入城市,就能得到所有的美好。

综上所述: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运动的根基是城市的崛起,是城市崛起后对人口的需要,是为城市争取农村的劳动力造势。而欧洲城市崛起的脚步,是工业时代即将到来的情况下,弱势转变为优势的结果。

农业革命,人口增长,扩张失败,频繁的战争,贸易壁垒,宗教专制等等,所有的落后,都成为了城市崛起推力。甚至,殖民扩张掠夺这种给世界带来苦难的版图扩展模式,这种曾经让古希腊文明走向覆灭的模式,这种被古罗马文明所淘汰的模式,却适应了工业时代文明的发展。

随着大航海的进行,欧洲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一个个崭新的工厂被矗立起来。这使得城市对于人口的需求更加强烈。欧洲的那些地主,都改头换面,办起了工厂,将手里的农民送进去。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或者是文明,其强弱易位,都随着时代而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不是最强者生存。这种变化,这种际遇,不得不让人叹息世事无常。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个世界又会有怎样的一番改变,让人期待,也让人深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