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比利时 >> 比利时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专访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地平线

来源:比利时 时间:2023/10/1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Nijs)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

今年4月,“地平线欧洲”计划的总体纲要由欧盟各参与方签署。作为继“地平线”之后欧洲又一份宏大的科研项目,“地平线欧洲”将于年至年间对相关科研人员给予超过亿欧元的资助。在几乎同一时间于布鲁塞尔召开的第四次中欧创新合作对话上,“地平线欧洲”连同中欧科技合作的下一步合作方向成为讨论焦点。

“与‘地平线’亿的资助总额相比,‘地平线欧洲’是一个更为雄心勃勃、甚至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发展项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比利时前驻华大使、终身荣誉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EUCJIC)联合发起人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Nijs)指出,“与许多人的观点相反,欧洲不但没有淡出国际科技舞台,而且还将进一步为未来科技投资。”

作为推动中欧创新交流、增进科技合作的国际组织,EUCJIC正借此机遇寻找更多合作可能。近期,奈斯年内第二次到访成都,他将于11月14日参加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太和智库及保合安全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商协会对话与合作年会。在这些代表各类公司的商协会背后,蕴藏着可能引爆下一个科技热点的商业机遇。

“高层的机制已经建立了,比如欧委会以及‘地平线欧洲’项目,体系十分庞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但在机制背后,需要确保更多个体能够了解具体信息并参与其中。”奈斯说,“商会所扮演的角色是‘地基’,它们代表着巨大的‘资源池,’我们也希望在这两天的时间内找到进入‘资源池’的方法,将更多人带入中欧合作的网络当中。”

科技合作既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