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Nature网站、《每日邮报》等报道,不同于常规的将来自一个物种的基因移植到另一个物种体内的基因改造技术,韩国首尔大学的科学家与中国延边大学的动物克隆研究人员尹熙俊(Xi-junYin)进行合作,通过编辑单个的MSTN基因,繁殖出“双肌型”猪。
科学家希望监管机构对这种仅改变单个基因繁殖出“双肌型”猪持宽松态度,一经批准,或成为首个获得批准、供人食用的转基因动物。
“双肌型”猪的灵感来源——比利时蓝牛
比利时蓝牛(BelgianBluecattle)是比利时当家的肉牛品种,其特点是早熟、温驯,肌肉发达且呈重褶,肉嫩、脂肪含量少。科学家研究发现,比利时蓝牛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它们的一种蛋白质基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这种蛋白质基因名为“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能在骨骼肌中广泛表达的一类糖蛋白,其功能和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会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改变肌肉的纤维组成(红、白肌的比例)及造成肌肉重量的变化,是调节肌肉生长的激素。
自从年McPherron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对骨骼肌的生长有调节作用(负调节因子),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MSTN基因进行研究,在畜牧业生产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提高动物产肉性能以及畜禽改良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研究思路,该基因在猪、人、绵羊和牛已被定位和标记。
“双肌型”猪的优势
中国延边大学动物克隆研究人员尹熙俊表示,一方面,初期的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双肌型”猪可以表现出许多双肌型牛的优势,例如,每只动物可提供更瘦的猪肉以及更高的肉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45.html